欧盟驻华官员:我们不会支持贸易保护主义(一)
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操着流利普通话的老外“中国通”也越来越多,但欧盟驻华代表团经济和地区官员费思兰女士绝对是其中不可多得的一位。不仅是语言、文化上对中国的亲近和熟悉,更重要的是,费女士长期研究中国经济,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流动人口等社会经济问题有着真切、深入的看法。本周,乘着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访华的“东风”,记者就近期中欧经贸的热点话题专访了费思兰女士。 记者:如何看待欧盟最新的对华贸易投资政策文件,会对双边贸易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费思兰:显然这是欧盟对中国发出的一个重要信号,也是中国欧盟战略伙伴关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份文件倡导相互理解,建立中国欧盟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达成双赢局面。我认为,这份文件充分展示了中国欧盟关系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即欧盟将继续积极推动中国融入全球经济贸易体系,促进中国更加开放市场,并强调了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标准的重要性。 记者:由于贸易逆差的原因,中欧贸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和谐音。尤其是近期遭遇欧洲“反倾销税”的中国鞋,这是否意味着欧盟可能改变以往的贸易开放战略,转而寻求更加保守的战略和做法? 费思兰:不,我们不会支持贸易保护主义,目前欧盟在中欧贸易中所采取的做法都是有法可依的,所谓贸易保护主义是要用不正当的手段对外关闭市场,欧盟不会这样。在世贸组织协定框架下,欧盟对不能达到国际公认标准的产品或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的贸易做法,不得不用反倾销等正当手段维护贸易公平,也可能由于卫生健康安全的考虑而就某类产品禁止进口,但绝不是说欧盟是一个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区域。 记者:有观点认为,对欧盟来说,对根本不具备优势的劳动密集行业进行保护其实没有太大意义,还不如把精力更多放在高科技出口方面,这也是平衡双边贸易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您如何看? 费思兰:在对中国出口的高科技产品数量上,欧盟已经超过美国和日本。不存在控制出口的限制做法。欧盟在出口方面完全是成员国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欧盟委员会不会规定它们该出口什么,不该出口什么。只有欧洲企业在对中国出口某些商品,遇到配额或一些市场准入障碍的时候,欧盟委员会才会出面与中国对话谈判寻求解决。 当然欧盟委员会可以在成员国中呼吁加强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我本人也认为欧盟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还有很大潜力,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11月6日与薄熙来会晤时就已经共同决定要建立有关农业、中小企业、高新技术等三个方面的对话机制,相信这方面会有更多突破。 记者:欧盟对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目前仍未解决,您认为这个问题解决起来障碍大吗? 费思兰:要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还需要一段时间。在中国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之前,现在仍然有四条标准需要继续强调,包括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建立更完善的会计准则,实施公平的破产程序,市场调控的银行体系。中国欧盟就市场经济地位已经谈判了3年,目前对话还在继续,有些已经取得很大成果,但就像曼德尔森所说的,“这一天最终会到来,只是不是现在。”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