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低成本挑战中国 纺织企业或转战印度
许多人将纺织行业视为印度工业的一个新增长点。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中国各项成本的上升,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开始上涨后,一些纺织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印度。总部位于香港的服装制造商联业制衣(TAL Apparel)就是一例。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虽然印度纺织业曾一度受到债务问题、工会压力和效率低下的困扰,但最近几年,该行业已出现强劲复苏。受美国和欧洲取消纺织品配额的推动,去年,印度纺织和服装出口额增长19%,达到160亿美元。其中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了27%,欧洲为18%。 咨询机构Technopak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印度纺织行业的投资额增长71%,至41亿美元。该行业也服务于价值三百亿美元的国内市场,从业者约三千五百万人。 并且,外国企业对印度纺织行业的兴趣也大为增加,斯里兰卡最大制衣企业之一的Brandix Lanka已宣布计划,将在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建立印度最大的制衣工厂,玛莎百货(Marks and Spencer)等大型买家也正在该国建立采购中心。 报道说,总部位于香港的服装制造商联业制衣(TAL Apparel)已在中国、东南亚和墨西哥雇用约2.4万名员工,在美国百货商店销售的正装衬衫中,有七分之一是该公司生产的,同时该公司还是JC Penney和LL Bean等品牌的供应商。 联业制衣董事Delman Lee表示:当中国的经营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开始上涨后,该公司开始考虑印度。Delman Lee说,“由于(中国)的最低工资水平正在提高,这意味着我们的成本在上升。” Lee估计到,印度的制造成本与中国相比可以低达30%。印度的最低工资约为每月2500卢比,大约是中国每月85美元最低工资的60%。 Lee还指出,印度的纺织厂比较先进,有良好的高级管理,大多数工厂渴望与联业制衣这种有经验的外国制造商合作。当然,联业制衣等公司寻求进入印度的外国制造商还面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管理印度工人时的文化挑战。 在中国,公司通过各种不同的激励计划、鼓励工人更加多产。这意味着,通常有三分之二的工人挣到的钱高于最低工资。然而,印度工人的生产率大约为中国工人的一半,大量工人拿的是最低工资,公司不得不对激励计划进行实验,来看看它们在文化上能否被接受。 目前,联业制衣正在对印度纺织厂下一些小定单,以测试它们是否合适,并考虑是否可能在未来两年左右的时间内建立一家印度工厂。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