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影响几何
由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调整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已于9月15日开始执行。 出口退税新政取消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涉及商品包括进出口税则第25章除盐、水泥以外的所有非金属类矿产品。新政同时规定,以前已经取消出口退税以及这次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这类商品进口一律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业界认为,这次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是国务院今年实施宏观调控政策采取的综合措施之一,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推动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 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势在必行 出口退税是指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奖励出口生产,增强出口竞争能力的一种措施。 出口退税率的提高与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鼓励出口的政策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外汇短缺状态。为鼓励出口,中央政府早在1985年就推出了出口退税制度。平均出口退税率经历过6%、15%、12%等多种退税水平,对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尽管国家安排的出口退税资金逐年增加,但与实际需求仍有较大缺口,欠退税问题变得日趋严重,出口形势已面临严峻考验。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实行中央与地方按增值税分享体制分别负担出口退税的政策,即核定地方出口退税基数,基数以内继续由中央财政负担,超基数部分由中央和地方按75∶25的比例分别负担。 以我省为例,2004年共办理出口退税119.72亿元,其中按政策应由中央财政全部负担的2003年底以前累欠退税41.72亿元,已由中央财政退付完毕;当年新发生出口退税78亿元,比财政部核定我省出口退税基数65.91亿元超出12.08亿元,按照增值税分享体制计算,应由地方财政负担25%部分为3.02亿元。 2005年全省实现出口退税持续增长并创历史新高。全年共办理出口退(免)税123.36亿元,比上年增长3%,增加3.64亿元。 由于中央是按各地2000-2003年实际出口退税占全国比重来核定地方出口退税基数,基数较低。2004年由于外贸出口增长较快,部分出口商品价格上涨和新建出口生产项目等因素造成个别地区出口退税规模激增,大大超过出口退税基数,地方财政无力负担,尤其是财力状况困难的县区,单靠本级财力难以满足出口退税资金需求,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势在必行。 为避免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改革方案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地方和企业意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坚持“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采取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建立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增量的新机制;新增加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入首先用于出口退税;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推进外贸体制改革;累计欠企业的退税款由中央财政解决等措施逐步推进。 目前,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外贸出口形势良好,国家外汇储备充足,具备了推进出口退税机制改革的条件。 哪些行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据省国税局出口处负责人介绍,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省建材、纺织等行业会有一定影响。 受产能过剩、出口竞争、人民币升值、反倾销调查等非贸易壁垒增加、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纺织业出口利润率持续下跌,仅靠价差已无法保证赢利,许多企业都把出口退税视为赢利的最后途径,凭借政府10%以上的退税率企业才能最终保证实现3%-5%的利润率。省外经贸厅出口处苏显达处长认为,此次出口退税率下调对本已举步维艰的纺织品出口无异于雪上加霜。 纺织服装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在2%至3%之间。此次退税减少对沈阳的纺织企业也带来不小的影响。沈阳目前共有2000多家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从事经营贸易的企业在1万家以上。上半年沈阳纺织服装出口总额近1亿美元,其中有三四成是纺织品,并且同比增速接近20%。 除纺织业之外,此次退税政策调整挤压了钢材利润空间。但由于有关钢材出口退税的传言已持续数月,国内市场对钢材出口退税率下调已经有所消化。比如6月份我国钢材出口442万吨 ,钢坯出口104万吨,钢材出口量创历史新高。从5月份开始我国钢材出口量连续高位运行,引起了各国的普遍注意,印尼、泰国、墨西哥等国对我国钢材提出了反倾销调查,美国、欧盟和韩国也对我钢材出口提出警告,种种迹象表明,我国钢材出口退税率下调在意料之中。 有分析指出,钢厂在政策未颁布前每出口一吨板材的净利润为450元左右,降低出口退税后每出口一吨钢材将少赚150元左右。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虑我国资源能源供应和环境承受能力等因素,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应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钢铁产品的进出口主要是进行一些品种的调剂,不鼓励大量出口,不寻求贸易顺差,钢材出口退税率下调对今年钢材市场影响不大。 此次政策取消了煤炭的出口退税,苏显达认为,这对近期市场一直低迷的煤炭行业是一个很大打击。今年上半年,煤炭行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供需基本平衡,产量、运量和销量增幅趋缓,价格基本稳定,部分地区、部分煤种价格出现下滑,成本上升,企业盈利水平有所下降。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趋于明显。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煤炭市场开始转入基本平衡,价格从高位回落,逐渐与国内价格接轨,部分煤种价格低于国内,导致目前煤炭市场进口增加,出口减少。政府取消煤炭出口退税,煤炭出口将受到更加严重打击。 以政策调整为契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记者调查表明,不少外贸企业都表现出对出口退税率下调后的忧虑。部分企业关心的是,成本提高导致利润下降,累及企业出口减少,减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但多数企业认为出口退税制度的调整是必要且适时的。省国税局出口处负责人认为,退税下调对企业的出口肯定有冲击,但实力雄厚、有良好信誉的大企业还是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等多种方式占领市场。而一些在竞争过程中找不到出路的企业破产,也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省外经贸厅规划财务处负责人表示,出口退税率下调对出口企业意味着产品成本上升,出口压力增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能做的只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降低成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寻求在原材料上节省开支还是很困难的。现在中国乃至世界市场上的能源问题相当严重,油价等上涨,一些对能源需求量较大的行业企业很难继续采用“价格战”以低成本取胜,寻求并占领国内市场是一条出路。 苏显达认为,近年中国出口势头很猛,下调“三高一资”出口行业的退税率不仅能提高宏观经济的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从长远看也有利于出口增长。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继续以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为契机,持续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引导出口产品由传统的低附加值转为高科技、高附加值;由传统的成本优势转化为综合优势,持续地推动经济增长才是关键。 目前,我国纺织品价格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提价空间。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唯有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才能尽可能避免退税下调带来的利润损失,也有助于改变纺织业低水平产能过剩、竞相压价的无序状况。 有分析认为,对于被限制的行业要消化政策调整所带来的影响,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扭转。企业只能进一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逐步摆脱单纯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才能从容面对政策调整带来的压力。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