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织机M830的机电式开口装置简介
多相织机M8300的梭口保持器与打纬筘交替排列在织造滚筒上,通过一系列保持器使引导于该滚筒面上的经纱在滚筒的圆周面上形成了连续排列的梭口。由梭口保持器的夹持和提升形成了上层梭口,当保持器下降而与经纱脱离接触时就在滚筒面上形成了下层梭口。每根经纱穿过经纱定位器的导纱孔,定位器的最小伴移运动决定了经纱的位置。其最大位移动程只有10mm,质量也很轻,但往复移动速度极快,故对系统动力学的要求很高。在一定条件下经纱定位器的加速度可达130G。 与织造滚筒同步的凸轮盘控制着经纱定位器的轴向往复运动。如果织物组织模式变了,凸轮盘就必须更换,这固然没有多大问题,但还是希望要有更为方便有效的解决方法。这里就将介绍一种机电结合的方法以取代这种纯机械式的凸轮盘机构。该电机结合系统包括:经纱定位器,作为主导电机的直线摆动电机和功率放大器,用来增大作用力的跟踪液压缸,测定佼移和电流的传感器,有数字式控制器的DSP——卡以及通讯主机PC。 由于要安排十二列经纱定位器而受到的空间限制,采用了LinMot的主导电机作为摆动电机,用功率放大器作为触发器,它被设计为纯电压控制器。因这种电机的有效空间小,不能产生足够的动力,所以再接入Curtis & Wright的液压放大器来推动经纱定位器。 液压放大器要受外界影响,是非线性的,会产生与载荷有关的微量运动滞后。把经纱定位器看作是该液压放大器模块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动力学要素主要包括惯性、弹性力、经纱阻尼力以及经纱定位器导轨的阻尼力。线圈电流、经纱定位器及电机电流等的偏差则可作为变量测定。基频的20kHg的脉宽调制信号作为输入信号,控制器则用10kHg的抽样频率运行,也就是一半速度(按一隔一进行计测)即已足够。编码器干扰很小,没有模拟式噪音,故无需过滤,后者将会导致不需有的时间滞后而对闭环控制产生不稳定效果。只用电机转动位置作为反馈信号而不用经纱位置,因后者滞后时间太长,不可能进行快速调节。 位置偏差的主要部分含有速度比例成份,作为第一阶近似,可理解为全部是时间滞后而可以补偿。采用一简单的预调计算法,通过设定值的相位转换,可使位置偏差从±1.0mm降低4倍也即降为±0.25mm,几乎达到了±1.0-0.2mm的要求。事实证明,在M8300多相织机上采用可自由程控的电动液压驱动装置以替代原有的凸轮机械方式来驱动经纱定位器完全有效,可以非常接近地达到所要求的定位准确度。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