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中国面料期待高品质新风格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2-11-26 8:28:27  

近年来我国进口面料数量逐年增长,2000年仅此一项消耗外汇98.7亿美元。服装企业选用进口面料的主要原因是国产化纤面料的外观风格、手感性能、疵点、悬垂性(成形性)、颜色这五方面的质量差。我们的调查分析资料表明,进口高中档化纤面料的主体为涤纶差别化长丝面料,少部分为其它新型化纤面料以及它们的混纤面料,主要来自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等国家或地区,而且这些面料并不是当今世界化纤面料的“精品”,而是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过时”、“滞销”产品。可见国产化纤面料的品质同国际先进水平间的差距很大。 纺织技术亟需更新 近来,国内纺织企业也对面料设计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各地企业纷纷来大学寻找面料开发设计的技术与资料,同时也投入越来越多的人力和财力进行面料开发。但是,由于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起步都比较晚,国产面料特别是含有化纤的面料,设计与生产仍然在低水平上徘徊。 关于优质面料的生产技术,日本人曾研究过英国的名牌毛织品,结论是英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一套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精良工艺。西欧的时装面料畅销主要得益于当地发达的服装文化,而日本的新合纤却是当代涤纶纺丝技术、纱线制造技术和后整理技术进步的产物。 中国的传统纺织加工工艺几乎是数年或数十年如一日,改进与变化不多。国产纺织品档次低,过去归罪于国产设备落后,近几年大量引进国际先进设备,纺纱和织造能力显著提高,却仍然做不出受消费者欢迎的高附加值纺织品,原因是缺乏产品开发设计技术。 过去培养的纺织品设计人员主要精通织物组织、密度等结构设计和强伸度、耐久性方面的性能设计知识,而对当前消费者关心的面料视觉风格、手感、成形性等服用性能不够熟悉。实际上,20年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面料的服用性能设计主要凭经验进行。但是,近一二十年国外因为重视服用性能设计而花力气总结出一些织物光泽、显色性、成形性、手感、舒适性等性能设计的科学规律。要提高国产纺织品的档次,应该先提高产品的设计生产技术。 另外,新加工方法或新工艺往往可以创造出纺织品的新风格,纺织品的新风格常常与高利润或高附加值联系在一起,所以纺织加工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存在着技术改进与创新的巨大空间,这一点千万不应忽视。 天然纤维可大展宏图 在化学纤维到处泛滥的时代,天然纤维从心理上更容易受到消费者喜爱,只要性能不低于化纤产品,价格也能被消费者接受,消费者当然首先选用天然纤维产品。棉产品当前的高支、轻薄、休闲化和抗皱整理仍然是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其次还有可能开发旅游用品等更宽广用途的棉制品。中国优质毛纺织品的品质虽比不上英国、西欧、日本的名牌产品,但并不比澳洲和东南亚其他国家差,今后在继续开发轻薄西服面料的同时应开发高中档毛型时装面料和便服面料。中国丝绸目前在女用夏装、内衣方面用途广泛,还有可能通过交织、混纤等手段开发中档洗可穿、易管理的外衣等其他服装面料。加强丝绸产品的艺术设计恐怕也是今后的一个主攻方向。 麻纤维本来性能优良,今后应该在品种开发和提高档次上下大工夫。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服装出口大国,面料的需求量很大。纺织加工能力则以棉麻丝毛纺织加工的传统产业为主。也许目前最现实最容易进行的是科学混用数种纤维,通过不同纤维的优劣性能互补来获得高品质、新风格的纺织品。 涤纶面料亟待改进 目前国产面料中水平差,迫切需改进的是涤纶面料。为了改善普通涤纶织物手感硬糙,表面有蜡感和极光的固有缺陷,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国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使用的碱减量法处理涤纶织物。其结果是织物柔软度增加,表面极光减少,但缺点是风格单一,面料制成服装时的成形性下降,织物的丰厚蓬松感、表面滑糯或滑爽感仍然不好。 目前国产涤纶织物给人的印象是比过去柔软,但比国外优质涤纶面料差很多,具体表现是制服类面料硬挺度不足、丰满度差、表面滑糯或滑爽度不足。悬垂类面料多半采用低密织造,织物软但纱线硬,织物不能自然平滑下垂。面料的显色性不良、呆板均一、没有天然纤维的自然外观。品种少,新风格品种更少,因此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的涤纶面料大量涌入中国内地市场。 前些年,国内在短纤维仿毛、细旦短纤产品的开发上花过不少人力物力和时间,国外同行认为短纤维加工效率低,可开发的性能又很有限,因此很少做这方面的工作。近年,国内也开发出一些性能差别化长丝(如异截面、异纤度、异收缩混纤的三异丝)、细旦长丝,这些都是涤纶织物改性的良好开端。目前三异丝仿毛织物的性能已明显优于普通涤纶织物,但微细、超细旦织物的性能普遍不良。 其次,国内新纤维品种太少,没有可同细旦纤维合理搭配使用的其他品种。细旦纤维有优点也有缺陷,往往同高收缩较粗纤维混用时才能充分扬其长、避其短。在我们分析过的百余种日本新合纤面料和掌握的信息中,还没有发现一种完全用细旦纤维制成的织物。 最后还需说明,新产品的开发重在探索。很多功能性织物的特殊功能是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的,国内有必要加强研究开发力度,改进国产涤纶面料的捷径可能是破译日本的新合纤技术。日本人在涤纶仿丝、仿毛和新感性、功能性面料开发上获得了成功,我们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仿造某些产品,至少可少走很多弯路。(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面料研究开发中心)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