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含量是“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内容之一
何谓“甲醛”?甲醛在工业上可以作为清洁剂,生产塑料的原料及防腐剂。室温下是无色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及具强烈刺激性气味。甲醛更是用于染料、服装后整理中的柔软剂、平整用的浆水等所需的一种化学助剂。例如,有关纺织业专家介绍,由于甲醛防腐能力特别强,服装在树酯整理的过程中,都要涉及甲醛的使用。服装的面料生产,为了达到防皱、防缩、阻燃等作用,或为了保持印花、染色的耐久性,或为了改善手感,就需在助剂中添加甲醛。目前用甲醛印染助剂比较多的是纯棉纺织品,因为纯棉纺织品容易皱,使用含甲醛的助剂能提高棉布的硬挺度。 要知道,纺织品在染整过程中都会留下不同程度的“甲醛”污染,甲醛刺鼻难闻,可能导致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严重的还可导致癌。如果纺织企业织造的纺织品甲醛含量超标会直接危及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也会因此缘由而直接影响到下游服装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之所以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不能再轻视甲醛含量多少的问题了。我国已经是纺织品出口大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各种“绿色贸易壁垒”成为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重要技术壁垒。其中甲醛含量是“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今,特别是针对那些纺织制造内衣织物的企业,更应该扬长避短,按照我国劳动保护部门的规定是:加工织物的工作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甲醛含量的最大允许浓度范围为3mg/m3以下;居民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甲醛含量的最大允许浓度范围为0.05mg/m3以下。而我国新公布的FZ/T18401-2001《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标准中,也相应制定了甲醛含量指标 众所周知:去年上半年我国许多报纸上刊登了各种有关甲醛超标的消息,涉及的物品就有童装,免烫衬衫,水泡鱿鱼、海参、牛百叶、虾仁,白糖,血豆腐,香肠等等,可以说无处不在的甲醛让人看得触目惊心。甲醛泛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价格低廉。虽然2000年我国已研制成功了无甲醛的免烫整理剂,然而时至近期这种整理剂还没有真正被大量投产,主要原因就是价钱昂贵。再者就是缺乏产品的限量标准则是甲醛泛滥的又一原因。例如,2001北京市消协公布了对市场上童装中甲醛含量的比较实验结果,但由于国家没有相关的检测标准,消协不得不在公布的童装甲醛含量时含糊其辞,不敢说出是谁家产品不合格,只能把甲醛含量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了事,即便如此第二天消协还是接到了不少厂家的质疑。综上所述,作为纺织服装行业又如何降低服装的甲醛含量呢? 根据技术资料显示,机织树脂衬布和机织热熔粘合衬布的底布都需要经过树脂加工。目前耐久整理含有纤维素纤维织物时,常用的树脂交联剂,大部分都是N-羟甲基型化合物,随着温度的不同,它与亚胺基与甲醛达成如下平衡:>N-CH2OH-->NH+CH2=O 。因此,树脂整理剂多少都有甲醛气味,采用甲醛捕集剂也难以将气味完全屏蔽。这种渗透性气味有一定的刺激界限与范围,而且刺鼻难闻,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有害气体。 在整理之后,既在N-羟甲基型化合物和不同纤维素链中羟基之间的反应完成之后,从理论上讲,织物上不应该含有游离甲醛,但事实是大多数织物都会留下一定数量的甲醛。这是因为:N-羟甲基发生了交联与水解。这一反应过程不是完全进行的。在高温下进行的交联反应过程中,将从N-羟甲基释放出游离甲醛,而且被织物吸收,焙烘后的织物在进行反应过程中,由于水解作用重新形成N-羟甲基型化合物,此后它又释放出游离甲醛。 因此,在车间进行树脂整理时,控制游离甲醛在交联中的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具体措施如下:① 采用游离甲醛含量很低的树脂交联剂。② 在树脂工作液中加入甲醛清除剂(尿素、乙烯脲)。③ 采用水解稳定性已改进的低甲醛树脂交联剂,并进行良好焙烘,使树脂交联剂与含纤维素的机织布之间的反应进行得完全而且迅速。④ 织物整理车间有良好的通风设施。⑤ 使用不含甲醛的树脂交联剂。 值得一提的是:《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根据纺织品的最终用途分类规定了甲醛含量的限定值。限定甲醛含量的产品包括婴幼儿用产品、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和室内装饰用产品,还包括用于加工这些产品的面料和辅料。四类产品甲醛含量的限值分别为≤20mg/kg、75mg/kg、300mg/kg、300mg/kg,该标准达到了发达国家纺织品甲醛含量限值的要求。据悉,该标准将于2003年1月1日起执行,所有甲醛超标纺织品一律不得上柜销售。新标准的发布,不仅对保护我国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将为我国纺织品出口创造良好的条件。 因此,当务之急!国内的诸多纺织行业为了能够在国内外纺织品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一定要按照纺织品甲醛含量的限定去做,否则真的到了该标准实施的时候再去做,恐怕会影响到销售利润。切记!甲醛含量是“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顾超英)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