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PVA纤维开发新产品
对水溶性PVA的研究开发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北京维纶厂应总后勤部的要求,为解决核潜艇上工作服的放射污染问题,就进行了水溶性PVA的研究。目前,国内已有好几家维纶厂出口水溶性PVA,仅湖南厂1996就销往美国2000吨。四川大学经多年的研究,最近用市售PVA为主要原料,纺制得到了20~80℃PVA水溶性纤维。如进一步研究,可以制得水溶温度更低的PVA纤维。此项研究已经通过四川省教委组织的专家鉴定,现在进行中试研究。 日本在进行水溶性PVA纤维的开发方面投入了巨资,仅1995年就投入研究开发费120亿日元,现仍以销售额的5%作为研究开发费用。所开发的水溶性PVA K-Ⅱ纤维获日本纤维学会技术奖,并被誉为“划时代新合纤”。目前,在日本采用有机溶剂湿法或干法冻胶纺丝工艺,获得0~80℃水溶性PVA纤维,已建成万吨级生产规模,产品在世界各地应用。 用PVA制造的水溶性PVA纤维,具有无毒、能自然分解的特点,属绿色环保产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棉、麻、毛等纤维的纺纱、织造工程中应用它,有助于提高这些纤维的纺纱性能,如减少纺纱过程中的棉结、降低断头、提高单纱强力、提高纺纱支数并提高纱线弹性等;能增加织物的花色品种,适宜生产轻薄织物、改善织品的透气性、增加针织品的蓬松性和吸湿性等,使布面更为匀整。 PVA伴纺生产高支毛纱 羊毛精纺织物因具有纹路清晰、弹性适中、手感滑糯、光泽柔和、保暖性好等特点,被广泛作为秋冬季高档服装面料。但由于其面料厚重密实,一直不能满足人们夏季穿着的需要。要生产轻薄型羊毛织物,过去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采用细支羊毛纺高支纱生产。由于细支羊毛价格昂贵,对纺纱设备性能要求也高,因此增加了纺纱成本,降低了企业效益。二是采用单经单纬生产。但单纱强力低,织造过程中断头增多,降低了生产效率。目前,利用“羊毛/PVA伴纺”技术,解决了纺高支毛纱难的问题,为轻薄羊毛织物的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用10%~20%的PVA纤维与羊毛进行混纺,织成织物,经后整理祛除织物中的水溶性PVA纤维,可使羊毛纺纱支数提高20%左右,且增加了羊毛纤维间的空隙,可得到轻量、蓬松、透气的羊毛织物。解决了羊毛织物夏季穿着的问题,提高了产品档次,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PVA伴纺生产棉高支纱 利用水溶性PVA纤维与棉混纺开发高支纱产品也是一种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可供纺棉高支纱(80英支以上)的原料,仅有新疆长绒棉。其主体长度一般35~38mm,细度1.06~1.30dtex,强力偏低,约为同支埃及棉的80%,成熟度系数多在1.4~1.8之间。要使成纱质量全面达到乌斯特1997年公报25%水平,需混用一定比例的埃及棉,这样势必增加产品成本。若采用水溶性PVA与新疆长绒棉混纺,再在织物后整理中退维开发高支纱,既可降低成本,又可提高生产效率和成纱质量。同时混纺纱退维后,纱线内部纤维间隙和毛细空隙增多增大,提高了织物的吸湿性和透气性;纱线捻度降低、结构蓬松,织物手感柔软,悬垂性好,减少了对皮肤的摩擦;织物更轻薄,穿着更舒适,成为理想的春、夏季面料。 用水溶性PVA纤维伴纺方法生产的具有优良舒适性能的高档产品,既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又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可增强我国加入WTO后棉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水溶性PVA纤维可用于纯纺,生产水溶纱,作生产轻薄涤棉织物的辅助材料;还可用于生产水溶性不织布作刺绣基布,或织造成水溶性挑花布,将水溶纤维溶解后得到高档内衣面料或花边布新型PVA纤维是惟一可以用煤或天然气作原料的纤维。我国原料十分丰富,且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值得重点开发; 在目前已有的维纶设备上,不需多少投资,稍加改造,即可以生产一般混凝土增强用高强高模PVA和水溶性PVA。我国仅石棉水泥制品每年生产100万吨,需用石棉20万吨(仅此一项替代需用PVA纤维4万吨),还有农用水溶性PVA的使用也在扩大。建议国家在PVA纤维新产品开发方面继续给予支持,争取在5~10年内,使其成为高性能纤维的重要品种。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