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棉粕能致富
新疆是中国的产棉大区,以往对棉籽榨油后的废料——棉粕只能采取废弃的办法处理,但由新疆科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经过六年时间研制的新技术将使这种废品实现巨大的经济价值。 这项新技术的核心之处在于从棉粕中提纯高质量的食品级蛋白粉和工业化生产棉酚。以这项技术为核心正在进行的“棉仁分离蛋白及棉酚工业化生产”项目以棉籽为原料,加工后棉籽壳可作为粗饲料喂养牛、羊等牲畜,棉籽油可达到高级烹调油标准,棉酚作为重要化工产品具有很高的附加值,棉粕提取食品级分离蛋白后还可作为饲料蛋白,实现了综合利用,被称为棉粕利用的一次革命。 据新疆国际信息检索咨询中心2002年9月23日的查新报告显示,利用棉粕进行食品级棉蛋白的工业化生产及棉酚的工业化生产在国内外都一直未能实现。 我国为世界棉花生产大国,如果棉花年产量按500万吨计算,则产棉籽约680万吨,棉粕约290万吨,棉粕中蛋白质含量约50%,290万吨棉粕即为纯蛋白质粉145万吨。 棉籽蛋白在质量上属豆类蛋白质,其营养价值远较谷蛋白朊为高。除蛋氨酸稍低外,其余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均达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推荐标准。但长期以来由于棉蛋白质在结构上的特殊性,利用棉粕不如利用大豆粕那样容易通过工业化生产而获得高质量的食品级蛋白粉,从而使棉粕这一宝贵的蛋白质资源因为缺少优秀的提取工艺而被浪废,棉粕的最主要用途不过是喂养牲畜、打成纸浆造纸。 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第一营养素,我国居民的人均蛋白消费偏低。国务院在《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和《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要求:“我国成年人,平均每人每日蛋白质摄取量不低于75克”,而发达国家1994年的水平就达到112.9克/人/日。 棉籽中的另一项主要成分——棉酚,虽然对人体有害,但却在广泛的领域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作为抗氧化剂可广泛应用于橡胶工业、塑料工艺、航天燃料等行业;用于食品工业可作为食物抑制剂、提高维生素A的稳定性等;作为稳定剂,棉酚用于筑路,可增加强度和抗寒能力;用于机械精加工可提高刀具寿命,用于石油钻探可提高钻头热稳定性,用于铁器可有效地防止铁锈的生成;棉酚作为防火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木材及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中;在农业中,作为杀虫和杀菌剂用于消除鼠害、防治棉铃虫和枯萎病有良好效果;在医疗和医学方面,作为杀菌剂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芽孢杆菌、螺旋真菌等有良好的效果,用于治疗传染性伤口有刺激组织再生、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作为抗疟疾药可以杀死疱疹病毒,作为抗寄生虫药对锥虫病十分有效,作为抗癌药物对胰腺癌、黑瘤癌、结肠癌、子宫癌、前列腺癌等有很好的疗效;作为镇静剂对老年支气管炎有70-80%的疗效:作为男性避孕药受到广泛关注;等等。但由于迟迟未能实现工业化生产,致使这一宝贵资源难以利用,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 棉籽蛋白的利用,从上世纪初开始国内外的科学家都曾做过大量的工作,其研究内容涉及到棉蛋白的性质与营养价值、脱毒、蛋白质提取方法、以及在动物饲料及人类食品中的应用等各个方面。经过喂养试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蛋白质顾问小组、联合国粮农组织建议食用棉籽制品中游离棉酚含量不超过0.06%,总棉酚含量不超过1.2%。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规定为游离棉酚残留不超过0.045%。棉籽制品已开始进入一些发达国家的食品领域。 新疆科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李树贤研究员和他领导的专家小组通过6年多的调查研究和400多次不同类型的实验,实现了有腺体棉食品级棉蛋白质和棉酚的工业化生产。产品的技术指标达到并超过了国际标准。 目前已经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是:棉粕分离蛋白质收率大于20%,棉粕浓缩蛋白质收率大于65%;棉酚回收率超过20%;棉粕中游离棉酚残留低于0.04%。 主要产品棉分离蛋白粉的蛋白质含量超过90%,游离棉酚残留低于0.02%,其他指标均符合人类食用及产品标准Q/SKSI-2002。 目前,这家企业日加工30吨棉籽仁的剥壳压片、低温浸油及碱炼、脱酚及棉酚回收与精制、棉分离蛋白提取的生产线已基本配套达标。日加工棉仁胚片30吨,生产分离蛋白粉4.2吨/日。 为了使这项成果迅速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关专家建议:1、将棉蛋白质的利用纳入《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和《中国大豆行动计划》,给予重点扶持。2、将棉食品级蛋白质工业化生产体系的建设、棉蛋白质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棉酚产品的开发及其在工业、农业、医药、食品卫生等方面的应用等项目纳入国家有关重点科技项目,组织各方面力量协同攻关,加速使棉粕这种废料造福于民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