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化纤企业市场采购系统应进行改革
一个企业的采购人员因采购的物品其质量差、成本又过高,有可能会造成企业走向亏损甚至是濒临破产的地步,这绝非是"危言耸听"之词。 我国现行的采购是由采购人员各自进行自由采购,采购过程分散不透明,往往出现许多问题,存在种种难以详述的弊端。之所以使国内目前依然还有一部分企业的主管部门对企业的采购人员没有制约,出现很多腐败行为。例如,个别化纤纺织企业在采购机械、产品原料、附件等等物品时,为了获得可观的回扣,竟然用高额巨款为企业采购回一堆所谓的"洋垃圾"以及不合格的原材料,使得企业的员工在以后生产的过程中,成了设备与产品的"高级保姆",机器的频繁出现故障、产品的质量出现问题等等,都会令企业相关人员为之绞尽脑汁,也更让企业因折旧费过高而负债累累。再例如,化纤行业上游的石油销售企业,可以说多年以来国有石油销售企业吃尽了不平等竞争的苦头,不少系统外经营单位和个人采取偷税、开大头票、给回扣、掺杂使假等不法手段,巧取暗夺,牟取暴利,对国有主渠道形成了严重冲击。市场上,公家车到个体加油站加油,私家车到国有加油站加油,这可说是车辆加油的一大"中国特色",其中原因不言自明,个体加油站总有国有加油站做不到的"回报",即使油差点、少点对公家车来说也关系不大。这些人难道不知道石油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可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商品,怎么能够随便用亵渎的方式进行交易,以上事实应该值得业内人士再认真的重新去思索。 值得一提的是,供应商在"自由采购中"处于不平等地位,不利于鼓励技术进步和经济健康发展,很多供应原料和服务的单位和个人不是凭自己的信誉、产品的质量、售后服务的提高和价格上的优势取胜,而是挖空心思,千方百计与管理采购的实权人物"修好",以获取定单。加之,管理采购的人在采购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问题,诸如幕后交易、暗箱操作、收取回扣、接受红包、宴请、礼品、礼金等现象屡见不鲜,以至使采购竟成为一个含金量颇高的"肥差",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而一些诚实经营的企业即便能提供更优质廉价的原料和更好的服务,也很难与那些有关系的社会经营单位和个人进行公平竞争。以上现象说明,那些将本职工作演变成了"肥差"的人首先个人思想就不好,素质也相对不高,人是市场采购与销售活动的主体,任何市场营销活动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而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之所以每个企业都要大力提倡"爱岗敬业、爱厂如家"这种高尚的精神。 由此可见,尽快改革现行做法,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采购制度已是势在必行。因为一个企业如果采购的物品质量不能保证成本高,所购物品和服务质量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因此,当务之急必须对采购系统实行改革,设立"原料"和"采购"两个部门,前者负责制订商品采购计划、采购资金预算,并对后者的采购行为作出评价。后者负责实施采购计划,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提出采购订单,完成具体的采购行为。实行新的采购系统后,将会使个别因采购失误而走入低谷的企业逐步走出低谷,例如,美国就有一个著名的企业因实行了以上新的采购系统,当年就比前一年营业额高出了20亿美元,只要会算账的人都会知晓20亿美元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了。 总之,特借鉴这种做法,不仅对我们加强与原料供应商的合作很重要,而且对于提高本企业的经营水平也很有帮助。我们要引入现代采购的新方式和新机制,使我们的化纤纺织企业增强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提高在国内外市场上争订单的能力。我国政府明确承诺最迟于2020年,与各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对等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我国《政府采购法》出台以后,要按照国际通行守则,将关贸总协定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最惠国待遇和透明性原则引用过来,缔约方应给予同等机会的市场准入,建立公平竞争和非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机制。我国的政府采购市场打开后,国外供应商肯定与国内企业争夺国内政府需求市场,使我国企业不出国门就要时刻面对国际竞争。不过,政府采购是坚持这样一条原则的,那就是在保证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国内产品,尤其是采用国内名牌产品,以保护民族工业,从整体上提高国有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也是对国有企业的一种扶持和倾斜,有利于国有企业提高竞争力。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