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短纤维行业面临调整
外经贸部近日发布2002年第21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韩国的进口涤纶短纤维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措施对与涤纶短纤维相关的行业及上市公司是一个利好,短期内将有利于产品价格的回升。 韩国产能大量过剩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对原料化学纤维的需求不断增加,世界化纤产能迅速增长。尤其是亚洲地区新建、扩建了大量化纤项目,而其中聚酯、涤纶纤维的产能增加最多,造成了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韩国作为化纤生产强国,其产品的外销比重较大,尤其是涤纶短纤维,出口比例更是高达80%。自9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化纤工业逐步陷入困境。为给国内过剩产能寻找出路,韩国化纤工业更是积极扩大出口。欧美市场相对有限,需求增长不大,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巨大的消费市场则吸引了众多出口商。大量低价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化纤企业的效益造成了严重影响。 产销、效益不同步 近几年我国涤纶短纤维的产能和产量增长较快。2001年我国涤纶短纤维产量为241.78万吨,同比增长22.48%。2002年1--8月全国累计生产涤纶纤维483.03万吨,同比增长22.91%。其中,涤纶短纤维193.21万吨。 今年以来,我国涤纶短纤维产销势头良好,基本呈现出逐月上升的态势。库存除2月份较高以外,其余各月的库存与当月产量相比均在50%以下。 虽然我国化纤的产量是逐年增长的,但每年仍有大量进口,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纤进口国。自1998年以来,连续四年进口量都在50万吨以上。2002年1--8月全国累计进口涤纶短纤维39.82万吨,同比增长13.77%。大量进口加剧了国内化纤市场的供求矛盾,企业间竞争加剧,主要化纤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去年年底与年初相比,仅涤纶短纤维的价格就下降了17%。今年上半年,这种局面并没有得到改观。据统计,上半年间接纺的涤纶短纤维生产企业,绝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 产品价格有望回升 近几年,化纤企业普遍业绩下滑,效益不佳。目前深沪两市共有化纤上市公司21家,2002年上半年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022元,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为0.86%,远低于深、沪两市的平均水平。可以肯定,反倾销措施将有助于改善相关化纤企业的经营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国内化纤市场的规范发展和有序竞争。 在上市公司中,从事涤纶短纤及相关业务的公司将从中受益。这些公司主要有:仪征化纤、龙涤股份、太极实业、辽源得亨、华源股份等。 化纤行业面临调整 加入WTO以后,化纤产品的进口关税将进一步降低。按照我国的关税减让承诺,我国涤纶短纤维2001年税则税率为18%,加入WTO之初的约束税率是13.4%,最终的约束税率是5%,最终的实施时间是2004年或2005年。届时我国的化纤市场将进一步开放。 目前我国涤纶短纤维工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的差距就在于产品差别化率不高。国际上涤纶短纤维的平均差别化率为60%左右,而我国的涤纶短纤维常规品种多,附加值不高,差别化率仅为20%,这是我国企业效益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尽管年产量逐年增长,但每年也要大量进口国外的高附加值产品来满足下游工业的需要。对于我国还比较薄弱的涤纶短纤维企业来讲,只有加强技术开发,提高产品的差别化率和附加值,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消息来源:经纬中国网)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