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色氨酸显色反应 对动物纤维进行染色
染色整理中,致力于特色新产品的开发已成了重要课题。基于有利健康、回归自然的理念,使用天然染料、天然材料的染色正在受世人关注。然而,天然染料,通常存在诸如染色牢度低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新的技术开发。 天然材料中的丝、羊毛等动物纤维,作为一种蛋白质结构成分,在利用氨基酸之一的色氨酸(Trp)的显色反应(Hopki-cole反应、Neabauer-Rhode反应)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显色技术。迄今,业已确认这种技术在动物纤维的染色中能够显色,对洗涤、汗渍、摩擦等也具有很高的染色牢度。另外也搞清了显色反应中所用醛衍生物的结构及其对颜色、耐光性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颜色的多样性与耐光性,必须对苯醛衍生物进行分子设计和合成。 但是,动物纤维中显色的Trp结构,目前仍不清楚,下面就作为苯醛衍生物,使用4—水扬醛分离显色反应后的生成物,进行结构分析。 显色物的合成,使用Trp衍生物的N—乙酰—L—色氨酸二乙醚(AC-Trp-OEt)在含有4—水扬醛的三氟醋酸/醋酸混合溶液的稀释条件下进行处理。生成物经过提取后,通过H-NMR、COSY、元素分析,质谱等进行结构分析。 用HPLC对生成物进行分析,则有3种成份。精制分离其中的无色主成分(1)[见后图](收率78%)与有色主成分(2)(收率5.8%),进行结构介析。结果显示出这些分子AC-Trp-OEt与4—水扬醛以2:1的比例进行反应。明确了后图的结构。在苯醛衍生物中,使用3,4—二甲氧基苯醛的结构介析中,主成分以2:1进行反应。可以认为后图的结构为显色成分的基本框架。从以上的结构分析可以看到有色成分(2)被(1)氧化,由于4—水扬醛的羟基成为醌基,起到显色作用。图2(见下图2)是(1)(2)成分在甲醇中UV可见光光谱。(2)成分在520nm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吸收。其摩尔吸光系数为2.3×10-4mol-1.dm3.cm。 另外,经同样处理的羊毛、丝在52onm范围内也具吸收特性。以上结果表示动物纤维的显色成分与(2)的结构一致。 图1 显色成分(1)与(2)的结构介析结果 图2 甲醇中(1)与(2)成分(5×10-5moldm-3)的UV可见光光谱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