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服装面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2-11-1 9:37:31  

天然纤维面临挑战 如果评论当今世界服装面料的品质,一般认为毛纺织物中英国的老牌产品最好,其次是南欧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和日本;丝织品仍然是中国的丝绸、日本的和服面料享有盛名,但法国、意大利丝绸面料更适合时装的需要。就天然纤维素纤维而言,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产量很高,但多半是中低档廉价产品;日本、西欧、美国则生产一些高档棉、麻织品。再生纤维中早期西欧的醋酯纤维织物品质优良,近期的Tencel纤维也享有盛名。合纤面料中日本的“新合纤”占绝对优势,韩国、中国台湾、西欧也有一些较佳产品。不同种类纤维的面料相比较,天然纤维面料的品质。相对稳定,化学纤维面料的品质在不断改进与提高,近10年中一些仿天然纤维的化纤面料的某些性能有超过天然纤维的趋势,所以国外某些大的合纤企业声称“现在已进人超天然纤维的时代”。 实际上,直至80年代末,天然纤维一直独霸高档服装面料市场,化学纤维特别是合成纤维织物由于其热湿舒适性、手感、光泽和外观等性能差,常常充当低档廉价产品的角色。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日本的新合纤,欧美的细旦纤维制品问世,合纤产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开始改变,一些涤纶仿丝、仿毛产品的手感与外观酷似丝、毛织物,而且其洗涤可穿性、颜色优于天然纤维,因此深受消费者喜爱,涤纶产品才开始挤人高档服装面料市场。天然纤维因此受到冷落。 新合纤应运而生 70年代以后,涤纶产品在服装面料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各国在涤纶改性方面投入的力量最多,研究方向大致可分为两个,第一是改变涤纶纤维的大分子结构,如加入亲水基团;第二是改变涤纶纤维的形态结构及纱线结构。目前,第一方面还没有获得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但第二方面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日本的新合纤就是一个标志。“新合纤”是世界公认的当代化纤面料的“精品”。所谓新合纤,是指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几家大的合纤公司相继推向市场的一大类风格新颖优美、手感柔软蓬松、外观华贵高雅的全涤纶长丝或以涤长丝为主的服装面料,是纱布结构设计及工艺设计中巧妙复合了化纤、纺织、染整各领域技术进步成果后的产物。由干它们与传统涤纶面料的手感硬板、不活络、表面腊状感、热湿舒适性差等性能截然不同,获得了“新合纤”的美称。国内有时将新合纤统称为涤纶差别化纤维织物。 新合纤的技术手段可以概括为:利用细纤维创造柔软、滑糯手感,用粗纤维获得织物的硬挺度,利用异收缩纤维及变形加工方法获得织物的蓬松性或丰满度,利用异形截面纤维创造优美的光泽,利用纤维表面形态的微细变化消除织物的表面蜡感并改善染色性,利用腐蚀性后整理加工进一步改善织物的手感和光泽。 功能性纺织品将大行其道 1996年以后日本合纤企业开始向市场推出轻质保暖、轻质清凉、吸汗不湿、防雨透气、吸热保温、抗紫外线、隔离病毒等形形色色的功能性服装面料、这些面料既保持了90年代初新合纤优良风格与手感,又具有一些天然纤维所没有的特殊功能。目前国内仍将这类面料称为新合纤面料。从发达国家向化纤产品的科研投人看,估计未来几年还会出现更多的新型优质功能性面料。 多数功能性涤纶纺织品的关键技术是巧妙利用纤维的形态结构及纤维堆砌结构。随着合纤性能的提高,发达国家对天然纤维也提出了类似的功能性要求,如要求西服轻质防雨,不合要求时大型服装店就拒绝销售。目前日本毛西服面料多半采用防雨整理,制造商在尽力降低面料、里料、辅料重量的同时,在垫肩等辅料上也作打洞处理。总之,制造者不断推出新性能产品去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而消费者不断向产品提出新的要求。 进口面料大受欢迎 近5年我国进口面料数量逐年增长。据中国服装协会1998年的调查资料,14家典型服装企业使用棉、毛、丝及其混纤面料总量的70-85%为国产面料,麻及麻混纺面料的98%为国产面料,而纯化纤面料中进口面料所占比例高达58%。服装企业选用进口面料的主要原因是国产化纤面料的外观风格、手感性能、疵点、悬垂性(成形性)、颜色这五方面的质量差。我们的调查分析资料表明,进口高中档化纤面料的主体为涤纶差别化长丝面料,少部分为其它新型化纤面料以及它们的混纤面料,主要来自韩国、台湾、香港、日本等国家或地区,而且这些面料并不是当今世界化纤面料的“精品”,而是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过时”、“滞销”品。可见国产化纤面料的品质同国际先进水平间的差距很大。 纺织技术急需更新 去冬以来,国内纺织企业对面料设计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各地企业纷纷来大学寻找面料开发设计的技术与资料,同时也投人越来越多的人力和财力进行面料开发。但是,由于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起步都比较晚,目前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客观条件又不允许他们开展深入探讨,国内并没有掌握多少面料开发设计的实用技术。国产面料、特别是含有化纤的面料设计与生产仍然在低水平上徘徊。 关于优质面料的生产技术,日本人曾研究过英国的名牌毛织品,结论是英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一套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精良工艺。西欧的时装面料畅销主要得益于当地发达的服装文化,而日本的新合纤却是当代涤纶纺丝技术、纱线制造技术和后整理技术进步的产物。 中国的传统纺织加工工艺几乎是数年或数十年如一日,改进与变化不多所产纺织品档次低过去归罪于国产设备落后,近几年大量引进国际先进设备,纺纱和织造能力显著提高,仍然做不出很受消费者欢迎的高附加值纺织品,原因是缺乏产品开发设计技术。 过去培养的纺织品设计人员主要精通织物组织、密度等结构设计和强伸度、耐久性方面的性能设计知识,而对当前消费者关心的面料视觉风格、手感、成形性等服用性能不够熟悉。实际上,20年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面料的服用性能设计主要凭借经验进行。但是,近一二十年国外因为重视服用性能设计而花力气总结出一些织物光泽、显色性、成形性、手感、舒适性等性能设计的科学规律,只不过由于产品开发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类规律很少公开发表,国内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更难知其中奥妙。 另外,新加工方法或新工艺往往可以创造出纺织品的新风格,纺织品的新风格常常与高利润或高附加值联系在一起,所以纺织加工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存在着技术改进与创新的巨大空间,这一点千万不应忽视。 天然纤维还可大展宏图 在化学纤维到处泛滥的时代,天然纤维从心理上更容易受到消费者喜爱,只要性能不低于化纤产品,价格也能被消费者接受,消费者当然首先选用天然纤维产品。棉产品的高支、轻薄、休闲化和抗皱整理仍然是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其次还有可能开发棉的时装面料、旅游用品等更宽广用途的棉制品。中国优质毛纺织品的品质虽比不上英国、西欧、日本的名牌产品,但并不比澳洲和东南亚其他国家差,今后在继续开发轻薄西服面料的同时应开发高中档毛型时装面料和便服面料。中国丝绸目前在女用夏装、内衣方面用途广泛,还有可能通过交织、混纤等手段开发中档洗可穿、易打理的外衣等其他服装面料。加强丝绸产品的艺术设计恐伯也是今后的一个主攻方向。麻纤维本来性能优良,今后应该在品种开发和提高档次上下大工夫。中国纺织加工能力以棉麻丝毛纺织加工的传统产业为主,因此目前最现实的也许是科学混用数种纤维,通过不同纤维的优劣性能互补来获得高品质、新风格的纺织品。 涤纶面料亟待改进 国产面料迫切需要改进的是涤纶面料。为了改善普通涤纶织物手感硬糙,表面有蜡感和极光的固有缺陷,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国外六七十年代开始使用的碱减量法处理涤纶织物。其结果是织物柔软度增加,表面极光改善,但缺点是风格单一,面料制成服装时的成形性下降,织物的丰厚蓬松感、表面滑糯或滑爽感仍然不好。 目前国产涤纶织物给人的印象是比过去柔软,但比国外优质涤纶面料差很多,具体表现是制服类面料硬挺度不足、丰满度差、表面滑糯或滑爽度不足。悬垂类面料多半采用低密织造,织物软但纱线硬,织物不能自然平滑下垂。所有面料的显色性不良,外观呆板均一、没有天然纤维的自然外观。品种少,新风格品种更少,因此韩国、台湾等地的涤纶面料大量涌入中国内地市场。 前些年国内在短纤维仿毛、细旦短纤产品的开发上花过不少人力物力和时间,国外同行认为短纤维加工效率低,可开发的性能又很有限,因此很少做这方面的工作。近年国内也开发出一些性能差别化长丝(如异截面、异纤度、异收缩混纤的三异丝)、细旦长丝,这些都是涤纶织物改性的良好开端。目前三异丝仿毛织物的性能已明显优于普通涤纶织物,但微细、超细旦织物的性能普遍不良。 其次,国内新纤维品种太少,没有可同细旦纤维合理搭配使用的其他品种。细旦纤维有优点也有缺陷,往往同高收缩较粗纤维混用时才能充分扬其长、避其短。 最后还需说明,新产品的开发重在探索,日本人在做出拒水透湿织物前并不知道这种织物的工作机理,很多功能性织物的特殊功能是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的,他们同我们一样从现有书本上找不到新功能织物的开发理论,国内有必要加强研究开发力度,改进国产涤纶面料的捷径可能是破译日本的新合纤技术。日本人在涤纶仿丝、仿毛和新感性、功能性面料开发上获得了成功,我们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仿造某些产品,至少可少走很多弯路。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