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藁化纤公司稳步拓展竹纤维市场
近日,记者冒雨赴竹纤维的发源地——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采访。在通往石家庄的列车上,突然手机铃声响起,电话是陕西西安五环集团办公室主任郭健打来的,询问的正是竹纤维之事。一会儿,又有一位周先生来电话,说他是江苏省丝绸公司的,在中国纺织报7月29日二版上看到《天竹浩浩酬知音》的报道,他问江苏有没有竹纤维及制品的办事处……其实,这两个电话只是有关竹纤维报道的一个小插曲,地处吉林西部拥有12.5万无梭纺机的白城纺织厂老总陈国风听说吉藁公司发明了竹纤维及浆粕,饶有兴趣地派人到河北索要资料,他说,我们的产品大部分在国外,有了竹纤维的布料不怕无人问津。 从石家庄出发,汽车只行走了半个多小时,藁城市便出现在我们眼前。在一片宽广的土地上,矗立着排列整齐的工厂,这便是藁城市最大的工业基地,已进入河北省石家庄工业30强的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这里不仅拥有一个年产2.3万吨的短纤生产基地,而且与之匹配的是两台6000KW、一台3000KW的发电机组的电厂,和全国最大的浆粕厂之一的年产5万吨棉浆粕、纸张5000吨的浆粕厂。 在技术中心办公室,赵亚杰主任向我们介绍了竹纤维的生产近况,从她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竹纤维的开发和投入市场可谓是成功之举,然而,在它的发展中又充满着艰辛和汗水。 产品开发出来了,他们如对襁褓中的婴儿,百倍呵护着,为它起了一个很靓丽的名字——天竹,天竹的内涵是深刻的,天然的竹子又是起源于四川——天府之国的竹子。天竹纤维的问世为服饰生产厂家所注目,一些知名品牌的老板立刻把目光投向这里,当在内蒙古草原举办的公司第三届用户座谈会上,13家经营主穿上由世界闻名的金利来厂家制作的竹纤维衬衫亮相时,几乎所有的用户都为之动容。因为他们知晓,这种竹纤维的制品不仅集天然纤维的优点于一身,其独特的功能还在于他的杀菌能力。竹子的生长与木材的区别在于他不生虫,而日本一家权威机构的检测证明了竹纤维的天然绿色抗菌作用(即同样的细菌在不同布料上散放,24小时后竹纤维布中的细菌死亡率达70%左右),这就为竹纤维的市场开发奠定了一个光明的前程。 市场的开发走一个什么样的路径,他们是颇费了一番脑筋的。中国加入WTO,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以及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契机,那就是为顶级的产品找顶级的市场。经营者首选的是日本,作为发达国家,日本人对服饰的高标准严要求,无疑是检测竹纤维制品最好的例证。思路确定,下一步是由谁来沟通,企业本身没有进出口权力。通过市场调研,他们选中了上海一家资深的进出口公司,而这家进出口公司并不是做纺织品贸易的,这让人费解。有句挂在嘴边的话是“不论是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原来这家进出口公司有一位日本通。很快,两家日本公司同一时间同意要货,当订单从大洋彼岸飞到河北,他们在众多纺织厂中选择了上海的一家纺织厂纺纱,精选了上海一家纺织日用品厂制作。凭日本人对新产品的饥渴及对竹纤维制品的新鲜感,产品很快得到了日本客人的青睐。 这消息不胫而走,要货的厂家纷至沓来。对此,吉藁公司的领导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产品正在生长期,为了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局面,他们在产品的制造地上海成立了天竹纺织纤维有限公司,派技术人员长驻上海,重点对竹纤维的制品进行技术指导,并重点选择有实力的知名厂家供料生产。 市场是开放的,也是多变的。就在他们为实施这一计划努力时,突然冒出了另一家竹纤维生产厂,并堂而皇之地在报上宣传,大模大样地在市场上推销。姜厚有经理坚定地说,产品打开市场,质量是敲门砖。事实上正如他的预料,新搞出竹纤维的厂家刚生产出几十吨便转产了,因为上海的几家纺织厂试生产时就遇了十几个难以化解的难题。可纺性这一个关口过不去,还谈什么下游产品的开发呢。结果,用户又找到吉藁公司深有感触地说,没有你们的产品做后盾,我们出口无望啊!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2年8月第十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他们的竹材粘胶纤维及浆粕获得特别金奖。 虽然竹纤维的起步很好,然而,它还不被大多数消费者所认识。目前吉藁公司的一位副经理正在西安,带着介绍竹纤维的光盘去各企业讲解,竹纤维的宣传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我们相信这样一句话,冬天到了,春天将不会太久。(C8004)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