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料展看纺织产品开发趋势
对于国内纺织业而言,每年的interTEXTILE博览会无疑是档次高、规模大的一次盛会。世界各地的纺织生产商、代理商将自己的产品展示在众多国内外专业观众面前,全球的采购商、专业买手在这里可以尽情浏览、订货,捕捉市场行情,感受流行趋势。interTEXTILE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专业性,其展品往往就是明年市场走俏的产品,因此,我们可以——— 天然面料“粗粮细做” 以棉、麻、羊毛、丝等天然纤维为原料进一步深加工开发差别化新产品,已成为国内外纺织业的热门话题。天然纤维的最大优点是符合人们对健康、舒适的消费需求,且有利于环保。以往的天然纤维面料,虽然保持了舒适、健康的特性,但由于后整理工艺水平不高,存在着纹理粗糙、手感僵硬、易起皱、缩水、不好打理的问题。今年interTEXTILE展品有了较大改观,“粗粮细做”成为天然面料的开发趋势,天然织物变得更加优雅、细腻。 在麻纺展区,新龙、益鑫泰等公司的麻纺新品格外引人注意。麻纤维是天然绿色环保纤维,具有天然的抗菌性,穿着吸湿透气。今年,麻纤维开始转向精纺的高支纱线。织物已从粗犷转向精致细腻,风格含蓄高雅,且麻与棉、丝、涤纶、粘胶以及各种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交织产品逐渐增多。 全棉面料优良舒适的服用性能,适中的价格水平,始终是市场的宠儿。在西班牙面料展区,丝绸般轻柔手感的薄型双面印花全棉面料,受到采购商的青睐。高支精纺棉纱织造的弹力棉府绸、棉弹力贡缎,是时尚休闲装的理想面料,细密轻薄、印花精美,是全棉面料的发展方向。而将各种规格的棉布整理出皮感弹性,既有砂洗真丝的感观,又有抗皱功能。 从这届展会可以看出,精纺是毛纺产品的发展趋势。由于全球气候转暖,人们衣着讲究轻薄化,过去的大衣呢、女装花呢将不受欢迎,精纺既可减少织物重量,又可使织物保持蓬松的外观和轻柔的触感。细支毛和粗支毛混和纺织,整理出成品绒面的立体感,弹性与柔性统一,保持温暖的舒适感。如“如意”的180支超细纯羊毛织物与“三毛”的拉细羊毛高支系列,可与羊绒媲美。 苏杭的丝绸新品均进行了细致地后整理,外观变化较大,主要有环保免烫真丝绸、兽纹压花绸、渐进色真丝绸、浮雕印花真丝绸等。环保免烫真丝绸进行特殊的化学整理,其外观挺括、手感丰满,悬垂性好;渐进色真丝绸的纬向色泽呈现出由浅入深的多层次效果,色彩过渡自然流畅;浮雕印花真丝绸以科学配方的浆料印花后,使织物具有提花和烂花的风格,光泽自然、柔软透气。 复合织物多元化 丝、棉、麻、毛、羊绒、化纤等几种纤维混纺成的交织织物在展会上十分普遍,将成为2003年面料流行的主旋律。 各种纤维的组合搭配,新颖的花式纱线、色纺纱线、竹节纱线与不同组织结构的搭配,使织物风格独特新颖,服用性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复合织物种类也比较多,有梭织与针织的复合,轻薄与粗厚的复合,三明治式的复合,经编镂空提花与针织面料绗缝复合等。 国内各种春秋装提花面料,吸引了专业买家的注意力。两种以上纤维复合布面的提花面料花型逼真、风格新颖,注重突出凹凸不平的肌理变化,有小提花时装呢、提花雪尼麻、提花弹力时装绸、提花缎弹力绸等多个品种。且与往年相比有较大不同:一是细花、碎花图案比较多;二是原料由单一的涤丝向“多元化”纤维发展;三是色调由沉闷的深色调向亮丽浪漫的色彩拓展;四是织造工艺含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五是一般碱量染色大大减少,“环保型”染色推广开来。 工艺技术产品创新多样化 国内面料生产厂商已经意识到工艺创新的重要,工艺技术产品的创新手段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印花工艺创新产品,在本届展会上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印花设备搬到展会现场,进行印花技术展示,一张张新颖的印花纹样,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印花、绣花、喷印、数码打印等工艺技术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运用到织物中,将使服装呈现出时尚多变的风貌。如在梭针织面料上烫金或印上水墨油漆线条花样,经整理后,花样起泡凸出,似不经意间泼洒的五彩油墨,风格别致,立体感强。又如在薄纱面料压出细细的皱褶再进行印花,使本来透明的纱面料多了几分朦胧的美感。还有在轻柔的丝绸上进行加厚涂料印花,仿似贴上一块新面料,厚、薄与柔、硬对比明显,将形成一种新的流行风尚。 在轻薄的面料上装饰夸张的配料,是另一种时尚创新手法。如在透明的乔其纱、栖利纱、缎条纱顺行提花绡上配上粗、厚的呢子,或镶嵌一块美丽的毛皮,加上电脑绣花、蕾线成珠片,做成的服装新颖高贵典雅,也是未来的一种流行倾向。 多种面料相拼接,也是面料产品的一种变化趋势。在轻薄的印花乔其纱上贴缝大小、形状不一的五彩电脑经编提花布或麻袋布片,用粗犷的毛纱、棉十字线、多股金属粗线进行缝制,在对比中追求和谐、追求时尚,这种面料将广受时尚一族的喜爱。 在2002interTEXTILE(秋冬)博览会上,国内外纺织专业人士看到了中国的优秀面料,也感受到未来面料的发展趋势。但同时,业内专家也指出中国面料开发的一些不足:如原料种植业不够健康、环保,前期工艺还不够精致,面料设计师与生产工程师沟通不够,后整理技术仍需要提高等。如果中国的面料厂家能够尽快改进,中国纺织面料产品开发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C3002)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