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我国碳纤维发展亟待攻克瓶颈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2-9-5 15:41:37  

    高性能纤维是指耐热好、质量轻、强度高、高模量的特种纤维材料。作为高性能纤维的一种,碳纤维既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军民两用新材料,已广泛用于航空航天、交通、体育与休闲用品、医疗、机械、纺织等各领域。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UCC)于1959年开始最早生产粘胶基碳纤维,五六十年代是粘胶基碳纤维的鼎盛时期,虽然目前已开始衰退,但是它作为耐烧蚀材料至今仍占有一席之地。1959年,日本研究人员发明了用聚丙烯腈(PAN)原丝制造碳纤维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英国皇家航空研究院研制出了制造高性能PAN基碳纤维的技术流程,使其发展驶入了快车道,PAN基碳纤维成为当前碳纤维工业的主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左右。1974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开始了高性能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Thornel-P55的研制,并取得成功。目前Thornel-P系列高性能沥青碳纤维仍是最好的产品,这样就形成了PAN基、沥青基和粘胶基碳纤维的三大原料体系。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碳纤维,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1976年在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建成我国第一条PAN基碳纤维扩大试验生产线,产品性能基本达到日本东丽公司的T200,国内也叫做高强I型碳纤维。我国从“六五”开始研制高强II型碳纤维(相当于T300),但历经20年,产品性能指标仍未达到T300标准,至今仍处于中试放大阶段。专家认为,制约我国碳纤维发展的“瓶颈”是PAN原丝质量没有真正过关。     提高PAN原丝质量     PAN原丝不仅影响碳纤维的质量,而且影响其产量和生产成本。换言之,只有高质量的原丝才能生产出高性能碳纤维,才能稳定生产,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对于现代碳纤维生产线,要求喂入丝束数在100以上,且高速运行;如果原丝质量低劣、彼此性能差异较大,易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毛丝缠结,甚至发生断丝,很难稳定生产,这样必然加大原丝的损耗。对于质量好的PAN原丝,用2.2kg左右的原丝可生产出1kg碳纤维;而质量差的原丝,则需2.5kg,甚至更高,这必然加大生产成本,而原丝成本占碳纤维生产成本的50~65%。所以,PAN原丝质量不仅可左右碳纤维的性能,而且也制约着碳纤维的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能力。     扩大生产线规模     除PAN原丝质量外,扩大生产规模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国外一条碳纤维生产线的年生产能力在200吨以上,而我国至今还没有一条百吨级碳纤维生产线。这也是我国工程化开发的差距之一。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国外大丝束碳纤维(48K~480K)发展很快,形成了与小丝束(1K~24K)碳纤维竞争市场的格局。而国内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大丝束PAN原丝生产厂家,也就没有大丝束碳纤维生产装置与技术。     增强拉伸强度     碳纤维是由有机PAN纤维经过一系列热处理转化而来的。碳纤维属于脆性材料,拉伸强度等性能受控于各类缺陷。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提高碳纤维的拉伸强度等性能就是采取技术措施减少缺陷数目、减小缺陷尺寸的过程。从碳纤维的缺陷产生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先天性缺陷,由PAN原丝“遗传”给碳纤维;第二类是后天性缺陷,在预氧化、碳化等一系列后处理过程中产生。从缺陷在碳纤维中所处的位置又可分为表面缺陷和内部缺陷两大类,而表面缺陷占缺陷总数的90%左右,对拉伸强度的影响要比内部缺陷大得多。所以,在生产碳纤维全过程中(从聚合开始到碳纤维收丝)都要关注缺陷的产生和演变以及控制缺陷的技术措施,其中包括油剂质量和上油剂工艺。这也是提高碳纤维拉伸强度的主要途径。碳纤维的理论强度为180GPa,目前世界上强度最高的碳纤维T1000(日本东丽公司)的拉伸强度也仅是理论值的3.9%,而国产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则更低,所以提高碳纤维的拉伸强度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对碳纤维发展的建议     碳纤维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多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质量的提升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先考虑:研制高纯度原丝,把先天性缺陷降低到最小程度。经大量检测表明,国产原丝和碳纤维所含碱、碱土金属和铁的含量比国外大得多。它们的存在不仅影响聚合和纺丝的稳定性,而且在高温碳化过程中逸走而残留下孔隙,所以,聚合所用原料要纯,纺丝空间应洁净化,所用设备应耐腐蚀。     我国PAN原丝强度(力)比较低,国外在6.0g/d以上。在一定范围内,碳纤维的拉伸强度随着原丝强力的提高而提高,而提高原丝强力的技术措施之一是相应提高PAN树脂的分子量。     细旦化高强度碳纤维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单丝直径较细。直径越细,包含大缺陷的几率越少,尺寸效应十分显著。纳米碳纤维可望在性能上有大的突破。     均质化主要是纤维横截面由表及里结构均匀,性能一致。这就要求PAN原丝、预氧化纤维和碳纤维无明显的皮芯结构。纤维的皮芯结构易在凝固成纤过程或预氧化热处理过程产生,最佳工艺条件的选择则十分重要。     细晶化对于脆性材料,缺陷大小与微晶尺寸视为同一数量级。细晶化有利于对缺陷的控制和碳纤维抗拉强度的提高,特别是压缩强度的提高。细晶化应从聚合开始,贯穿于生产碳纤维的全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碳纤维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加强技术创新是我国碳纤维加快发展,实现产业化的关键。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