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纤维介绍之一]“人造羊绒”——大豆蛋白质纤维
人们长久以来有一个梦想:从天然动植物中直接提取可供人类纺纱织布的纤维材料。 尼龙、莱卡等合成纤维将人类纺织材料大大地向前延伸了,但它们只是部分地实现了上述梦想,因为它们属于化学合成材料,在性能上还有许多逊色于棉、丝、麻等天然纤维之处;而且,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发明。 2001年底,一种我们闻所未闻的新型纺织纤维——大豆蛋白质纤维在我国河南遂平华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开发成功。这项由国家经贸委批准立项的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已成功建成了一条年生产能力为1500吨(可生产1500万米面料)的工业化试验生产线,生产出了性能优良、可以满足纺织产品加工性能要求的大豆蛋白质纤维。这在世界纺织史上堪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大豆蛋白质纤维最值得称道的首先是其令人目眩心动的优越性能——集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众多优点于一身:细、轻、拉伸度强、耐酸耐碱性好,具有羊绒般柔软手感、蚕丝般柔和光泽、棉纤维的吸湿导湿性、羊毛的保暖性等,号称“人造羊绒”。 大豆蛋白质纤维是迄今为止唯一一种由我国科技人员自行研究开发并在国际上率先取得工业化试验成功的纺织纤维材料。它是从榨油后的豆粕中提取植物蛋白,再采用高科技手段与高聚物处理后纺丝形成纤维;生产过程涉及高分子、化工、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高新技术,难度极大。国外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开始对再生蛋白质纤维进行研究,先后探讨从牛奶、花生、玉米、大豆豆粕中提取蛋自质,但大多因纤维性能较差、制造成本过高而无法进行纺织加工和大量使用。而大豆蛋白质纤维完全由我国自主开发成功,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从此,世界上多了一种新的“中国造”优良纤维,这是世界纺织科技发展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事情。 大豆蛋白质纤维的主要原料是大豆豆粕。而我国的大豆资源丰富,目前每年豆粕的生产量为1250万吨,用作制造大豆蛋白质纤维的原料极为充足;同时这种原料可再生利用,提取部分蛋白质后的豆粕,还可以继续用作饲料或肥料,因此这是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废物利用的一条良好途径。采用这项技术,还可尝试从花生粕、菜籽粕、棉籽粕中提取蛋白质,从而大大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有效促进农副产品结构调整,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国家经贸委正在组织大豆蛋白质纤维长丝以及各种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包括抗菌保健、防臭、抗紫外线纤维等)的开发;大豆蛋白质纤维工业化及产品深加工工艺开发项目已列入2001年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以保持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技术领先优势,项目投资1.4亿元,实施后,预计可形成大豆蛋白纤维15000吨/年(到今年年底将形成10000吨/年)的生产能力,并开发一批新型、高档的服装面料。产业化后,预计每年可取得经济效益6亿元。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