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浅谈针织面料与针织服装设计之一
(北京服装学院 郭凤芝)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品位日益提高,着装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即人们着装由最初的注重保暖、实用到崇尚休闲、运动,强调拥有既舒适合体、随意自然又能在时尚感和艺术效果上更为完美、品质超群的服装,可见服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针织服装不仅在家居, 休闲, 运动服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而且随着针织工业的发展, 现代针织面料更加丰富多采, 逐步进入多功能和高挡化的发展阶段。特别是针织服装具有良好的生产性和适应性已使其迅速发展,成为服装大家庭中独树一帜的奇葩,而且针织服装的功能性也为梭织服装所不能替代。世界针织服装逐年递增5~8%, 而梭织服装才有2%。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其针织服装与梭织服装的比例已接近平分秋色。根椐世界远期预测针织业未来的地位将超过梭织。我国针织企业发展到今天,虽然已经从纯加工,向高质量、重特色方向发展,但针织服装比起先进国家还有差距,所以对高级的针织服装设计人才和技术优良、审美水平高的综合性人才需要越来越突出,研究针织面料对服装设计的影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针织服装设计与梭织服装设计虽然在许多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如关于服装设计基础、造型美的原则、形体和色彩等。也就是说针织服装设计除通常在服装设计中要考虑到的设计规则内容(服装的整体造型,款式设计中领、袖、襟、摆、腰、肩、袋等的局部设计), 以及设计中构成原理(比例、平衡、强调、旋律、视错、统一和协调)的运用, 服装流行及服装的配色规律外,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因为针织物和梭织物的构成方式不同,最大的区别是纱线在织物内的形态不同,在组织结构、外观风格特征、织物性能和服装的设计、制作等方面有所区别。可以说针织服装设计是针织专业与服装专业的交叉学科,目前还缺乏整套的专业理论。但是如果服装设计人员不进行针织服装有关内容的研究,在进行针织服装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一味按梭织服装进行,那么不但达不到设计效果,还要产生很多问题。 例如,虽然在样板设计中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同样都应用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两种方法,可传统的梭织服装从平面的面料到立体的服装,一般要通过收省道或推、归、拔、烫等方法来实现。特别在设计合体服装的时候,由于梭织物在伸缩性上较针织物差很多,必须将平面布料依据人体的体面关系,分割成若干裁片,再通过曲线的连接,构成三维的立体空间造型。如果针织服装也照搬上面的方法就有可能破坏面料的肌理效果,有些面料还可造成线圈脱散,而影响服装的外观和牢度,以致形成废品。针织服装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应充分考虑其材料中独特的线圈结构,更多的利用针织物性能上相对于梭织物具有的独到之处,而在松量的设计及收省、吃纵、褶裥、归拔和衬垫等手段的运用上有所不同,因而它在设计中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风格。本文就针织面料对服装设计的影响作如下浅释,希望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加强研究,从而能对推动针织服装的发展起一些作用。 一、 针织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 针织面料因其内部的线圈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伸缩性、柔软性、多孔性、防皱性,使得针织物被穿着时没有勒紧的感觉, 有些还可以形成符合体形的轮廓, 即具有合体性和舒适感。 又由于针织物的防皱和多孔松软性质, 衣物轻柔便于携带。而且针织面料运用不同的组织可以形成各种肌理效应,平坦的、凹凸的、纵、横条纹、网孔等丰富多彩。见上图 服装设计中应突出其面料特有的质感和优良的性能,要采用流畅的线条和简洁的造型来强调针织服装特有的舒适自然性,款式变化不宜太复杂,因为任何过分夸张的设计构思及复杂繁琐的结构手法,不但在以线圈为结构的针织面料上不容易表现,难有出人意料的效果,而且还会喧宾夺主,失去针织面料应有的质感性能优势,所以针织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应以简洁、高雅为主格调。同时为了避免和弥补因造型简单而产生的平淡呆板感,设计时可在面料组织、色彩、图案、装饰上多加考虑,力争出奇制胜。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