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纺织业新品研发
中国入世在即,科研单位尽快与市场接轨变得尤为重要。与市场接轨,不仅关系到科研单位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企业的后劲和产业的兴衰。 在这方面,外国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业研究实验室,就是科技与效益结合的成功一例。工业研究实验室的重要意义在于开创了工业界开发和利用科学的制度,由此科学发展摆脱了独立于社会的科学家个人或科学共同体的行为模式,这一过程同时被两种事实所推动,一是科学的功利价值被社会所普遍意识和追求;二是随着科学活动实验观察手段的大型化,知识生产的成本不断提高,使它超出了社会个人和共同体的承受能力。工业研究实验室推动了以科学技术为主体的大、中企业诞生。它使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由利用外生的科学和发明实现技术创新,向利用外生的科学技术和以企业内部的研究和发展活动为主要源泉的转变。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即是其中的典范。 我国科研单位近几年在科技转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就有很多成功的范例。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是纺织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1999年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转制后,纺科院在推进技术成果转化方面作了多项尝试和创新,力争打造成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和行业科技创新基地。纺科院加大了科技经费的投入,2000年,院研发中心对实验室和中试车间部分仪器、设备进行了改造和更新,全年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在500万元以上。他们还利用技术优势拓展业务,承担国家经贸委、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石化和其他企业的科研开发项目数十项;1999年底,他们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联建了北京合成纤维联合研究中心;他们还与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公司、天津工业大学共同组建了纺织染联合技术开发中心,为承担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CAD中心研究开发的计算机辅助织物仿真设计系统就是科技成果转化取得良好成效的典型之一。此项成果是纺科院科研人员花费了多年时间集中攻关的科技成果,开发成功后,纺科院没有停留在申报成果、组织鉴定上,而是努力向产业化和终端效益上迈进。他们组织专人深入企业、展会等进行此项新产品的推广、指导和应用,截至到目前,已在全国100多家企业进行了技术转让。计算机辅助织物仿真系统是具有我国自主版权的纺织CAD软件,现已逐步成功地占领了国内市场,在双层织物的设计等方面,甚至超过了国外的一些同类系统,居领先地位。此项成果前后共开发了五代九个版本的软件系统,先后两次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还获得了国家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颁发的CAD应用工程先进单位的奖状和全国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表彰荣誉证书。 这项技术首先是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传统的手工打样相比,提高效率几十倍;其次是大大节省了产品开发的成本并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的周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内蒙古一家大型毛纺企业前不久争取到一个国外大客户,外商询样时要求40个花型的羊绒围巾,时间非常紧迫。厂设计人员采用纺科院织物仿真CAD系统,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设计了几十个花型,将39个纸样和一条真的羊绒围巾寄给外商。快速反应使他们取得了市场先机,外商在39个纸样的花型中选中了35个,由此订单接踵而至。如果按往常惯例,从散毛染色开始到纺纱、试制,时间起码需要一个月,费用要几万元,费时、费钱、费力气不用说,由于反应速度慢,在市场的竞争中还往往坐失良机。 科研院所推广科研成果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现在也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障碍。 首先,要解决机制和观念问题。曾经有一个科研单位,调集精兵强将研制开发出"仿麂皮"超细纤维,并及时做了小试、中试。当时,国外此类产品附加值很高,欧洲市场尤其看好。但是,由于一些残枝碎节的问题,致使此项成果的推广搁浅,直至不了了之。而一家民营企业接受了这项技术以后,作为主导产品进行开发,迅速打入市场。现在这家企业在纺织行业已经小有名气。 第二,要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科研院所虽然高级技术人员、博士、硕士占有较大比例,但能够独立解决重大关键技术和问题的学科带头人太少。 第三,要加强科研、市场与产业的结合。科技人员不可能完成从科研到产业化的全过程。科技成果转化,既需要院所内加强协调,发挥综合实力,又要与企业密切合作,衔接好小试、中试、产业化推广各个阶段的工作。 第四,要强化科研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科研院所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重学术论文、轻专利技术的问题,致使许多科研成果通过论文、成果鉴定、学术研讨等形式流失。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指出:"我们工作的着眼点就是把科学家的成果与产业对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在线开发结合,专家与企业结合,最终实现产业升级。"《国家纺织工业"十五"规划》指出:"鼓励纺织企业与相关行业合作,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结合,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形成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多种形式的中介机构,特别是在中小企业较为集中的地方,建立由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的技术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偿技术服务,以适应中小企业设计、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需要。"可以预见,入世必将有力带动我国科研成果的转化。科研单位推进成果产业化既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也适应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需求,有着广阔的前景。包括纺织科研院所在内,科研单位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重要的问题在于,科研院所要放下架子、转变观念、走入市场。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