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产品结构调整及新产品开发
棉纺织行业要抓住国内外市场经济复苏、需求增强的有利时机,综合运用化学、物理、工程、电子、生物等各个学科的高新技术,调整传统的棉纺织行业产品结构,努力提高产品档次,做到适销对路,既发展消耗原料少、附加值高的“三高二低”纺织新产品(即利润高、创汇高、质量高;用料低、能耗低、成本低),积极生产不同市场,不同消费者日常生活必需品,启动内需、扩大内需,增加出口。 随着消费结构的改变,服装用、家用、产业用纺织品的结构比例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绿色纺织品和功能性纺织品也将成为产品开发的热点,成为新的社会消费导向和时尚。 1.提高纯棉精梳纱的质量档次和比重 精梳纱历来是我国棉纺生产的薄弱环节,精梳纱的比重低。1999年底,国家纺织工业局统计,全国精梳纱全年累计74.19万吨,只占棉纱总量的13%,国际上发达国家精梳纱的比重达50%左右。我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为提高出口纺织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棉纺织行业要努力提高精梳纱的质量档次和精梳纱的比重,生产纯棉精梳细特纱、生产产品质量条干均匀度、捻度均匀度、强力均匀度、接近国际市场上高档次的精梳产品,今后我国精梳纱的比重将得到快速提高。 2.提高无结纱、无梭布的比重 加快无结纱产品的开发,是当前棉纺织行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增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产品档次的提高,无梭织机将进一步取代有梭织机。今后我国无梭织机拥有量将进一步提高,自动络筒机使用量也将扩大,1332络筒机的空气捻接器的改造项目正在顺利进行,我国棉纺织行业无结纱和无梭布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 3.织物幅宽向宽幅发展 目前窄幅布几乎无人问津,我国宽幅、特宽幅生产厂家少,且印染后整理同步规划配套跟不上,这是制约我国棉纺织产品和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我国无梭织机拥有量的逐年提高,现在不仅一般宽幅布的比例在逐年提高,连280cm以上幅宽的特宽幅布及其印染后整理同步规划配套也拥有了一定的比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使我国的产品开发适应国际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改变了出口产品中“四多四少”现象,即半成品多、成品少、低档多、高档花色品种少;窄幅布多、宽幅布少;大批量多、品种变换少。 4.资源消耗型、数量型的出口模式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 棉纺企业的品牌意识要进一步增强,以服装为龙头,以面料为突破口,以纤维为基础,以染整为手段,以设备为配套,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产面料的国际竞争力、顶替进口、扩大出口为目标,根据资源情况、设备状况、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进行分层次地调整,开发出一大批国内外市场适销对路、经济效益好、覆盖面广、有发展前途的纺织新产品,坚持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快交货的对策,带动和引导整个棉纺织行业的产品升级换代,使资源消耗型、数量型的出口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提高了吨纤维创汇水平。在《2000年全国棉纺织印染产品开发年会》上,棉纺织企业、棉印染企业的各类坯布及面料获得优秀创新产品奖如大豆蛋白质府绸、莫旦尔、细旦涤染色斜纹、染色天丝麻、天然彩色棉羽绒坯布、涤纶导电绸、T/R竹节强捻布、抗电磁波辐射功能面料等产品即是具有高水平、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 、高创汇的典型代表产品,给企业带来了超额利润。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