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美棉出口量在总需求中仍占高比例


来源: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发布时间:2007-3-27 9:45:02  

美国农业部最新2006/07年度棉花展望报告显示,美棉的出口量将低于上年度的1800万包记录,目前对2006/07年度最新的预测量仅为1400万包,也低于2004/05年度的出口量。自1998/99年度以来,纺织厂的用棉量开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美棉的出口量占总需求量的比重有了显著增长。但是,预计本年这一比例将下降至74%,相比较与2005/06年度的75.4%。 仅管全球棉花供需缺口较大,但2006/07年度美棉出口量预测减少400万包。随着来自其他国家棉花出口竞争的加剧及海外国家进口需求减少了500万包,本年度美棉的出口量将被下调。但是,其他国家棉纺厂的用棉量预计将达到1.165亿包,尤其是中国将达5000万包,占到总量的43%。 美棉供应量不变 需求降低 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06/07年度美棉产量维持在2170万包(其中陆地棉大约2100万包,长绒棉在756,000包),与上年度的2390万包相比较。美国农业部将在5月11日公布最后的产量。基于现在的预测量,期初库存为610万包,本年度美棉供应量达2780万包,较上年度下降了5.5%。 虽然3月份的报告中美棉产量未作调整,但是2006/07年度美棉产量被下调了500,000包,仅为1900万包,这一产量比上年度减少了近21%,也是自2001/02年度以来的最低值。3月份报告显示,纺织厂用棉量预测任维持在500万包,因此出口量的减少是预测量减少的主要原因。预计2006/07年度美棉的出口量为1400万包,主要归咎于总体出口履约进度的持续滞后(包括出口销售合约和装运)。虽然美国与大多国家签订的合约与2005/06年度相似,但与中国的合约大大低于上年,而中国是美棉的主要进口国家,此外,本月报告也下调了中国的进口数量。 基于最新的供需预测,2006/07美棉期末库存预计比2005/06年度增加45%达880万包。基于这一库存数量,则本年度的期末库存量将是1985/86年度以来的最值,同时也是自1988/89年度以来的库存使用比率最高值。 2006年纺织品贸易逆差创记录 2006年美国纺织品进口量达197亿(相当于未加工纤维)磅,较2005年增长3%。而纺织品出口却减少至47亿磅。较上年减少7%,是1999年以来的最低出口量。因此,2006年贸易赤字达150亿磅,较2005年的140亿磅和2004年的126亿磅。棉花在贸易逆差中所占的比例为58%(87亿磅),化纤占34%,其中有4%来自麻纺。丝和羊毛占其余的4%。 2006年12月美国纺织品进口总量为14亿磅,较11月减少了11%,但比年同期增长了5%。所有主要纤维到货均比上月有所减少。服装进口量在12月有了明显的下降,达9.19亿磅。其他终端产品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棉纺织品进口量下降了11%,仅为8.08亿磅。棉服装进口量的下降是12月进口总量减少的关键因素。 12月纺织出口达3.05亿磅,较11月下降了15%,比去年同期减少9%。所有主要纤维和所有主要最终品类的出口均有下降。棉纺织出口减少至1.4亿磅,较上月下降21%,是自2001年12月以来的最低出口量。 中国供应量增加导致2006/07全球棉花交易量下降 2006/07年度全球棉花产量大增,尤其是中国。预计本年度全球棉花产量较上年度增加约280万包,至1.17亿包。同时棉花消费量也增长570万包,达1.22亿包,主要还是中国需球的拉动。但是全球棉花交易量却预计下降14%,主要原因是中国进口量的激剧减少了27%。2006/07年度的全球棉花期末库存量下降,主要是中国数据的调整。 继2005/06年度中国棉花进口量出现大幅增长以后,预计2006/07年度也将维持高数据,但是事实了2006/07年度的进口量却出现了下降,仅为1400万包。当然,2006/07中国棉花消费量估计增加500万包,其消费量将占到全球总消费量的41%。但中国年初库存量较2005/06年度上调260万包,产量提高530万包,此外,剩余量为850,000包,这些数量扩大了国内棉花供应量,因此,中国进口需求大幅减少。相比去年,2006/07年中国国内棉花供应量增加800万包,或提高20%。 其他国家,2006/07年度的国内供应量均比去年有所下降。其中下降最大的为美国,其次为澳大利亚。产量减少是供应量调整的主要原因,美国下调220万包,澳大利亚下调170万包。2006/07年度印度国内供应量预计较2005/06年度增加200万包,因为印度产量预计被上调250万包。 美国国内用棉量因纺织品和服装进口量的增长而增加 2006年,美国国内棉纺厂棉花消耗量继续增长态势,但增长幅度小于2005年,主要是因为05年度服装进口配额取消,因此进口量有了大幅增加。进口量的增加使得美国纺织厂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棉花用棉量随之减少,纺织品出口在连续三年没有发生变化之后出现滑坡。 2006年美国国内纺织厂用棉量达113亿磅,比去年增长1%,创下新高。尽管增幅远低于2005年9%,但国内棉花消费量已连续5年扩张。2006年美国国内棉花消费量达2360万包,比10年前上升了43%。 连续6年美国国内棉花消费量减少,2006年美国用棉量为26亿磅,较2005年减少了13%,较1997年的比例为62%,主要是因为棉纺织品和服装净进口扩大。随着进口的增加,2006年人均用棉量提高到38磅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但2006年人均总消费量中大约有9磅属于美国纺织厂生产的纺织品,这是历史最低比例。 近年来随着全球纺织行业竞争的加剧、配额的取消和中国加入WTO,直接导致了美国纺织厂用棉量的减少。2005年纺织配额全部取消,美国纺织工业不得不面临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纺织品进口的竞争压力。 在2006年中,中国继续扩大其在美国的市场份额,2005年中国已经取代墨西哥成为美国的纺织品和服装第一供应国。2006年中国占美国总进口量的22%左右,约24亿磅。另一方面,墨西哥退至第三,在巴基斯坦之后,占总量的9%。巴基斯坦棉纺织品对美出口量增加到11亿磅,占总量的10%。 其他前五位的对美供应纺织品的国家还有印度和洪都拉斯。其中印度占美国市场份额的7%,洪度拉斯占5%。虽然美国每年进口棉产品来自100多个国家,但这五国的总供应量占到06年所有进口纺织品和服装总量的53%。2005年这五国的市场份额为50%,2004年占44%。在五国中,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在2006年所占美国市场的份额扩大了11%,而墨西哥和洪都拉斯市场份额相应减少。 近年来,美国棉纺织品的进口大幅增长。在2006年,美国棉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总量达到110亿磅,较2005年增长4%,比2004年增长15%。多种纤维协议配额被取消之后,全球纺织服装生产和贸易做出相应调整,但新的发展格局还将在几年之后才能清晰可见,由于美国市场份额竞争的加剧,使得美国的全球纺织供应国可能进一步集中。 中国国内棉产品消费量难估计 由于美国国内棉花消费量为113亿磅,因此,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棉产品市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市场,以同样的方法可得,中国2006/07年度国内最终用棉量预计将达1500万包。但很难评估中国近年来的棉花消费量,预测的不确定性已经扩大。反之,导致中国国内棉花消费量的评估的不确定。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也无法说明这一局面。 从2002年至2005年,美国国内棉花消费量提高了12%。同样的方法计算可得,中国的用棉量增加了13%,与美国大致相同。2004年12月多种纤维协议配额结束及相对强大的经济,可能扩大了美国的用棉量。中国经济的惊人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的棉花消费量的增长,中国的真实GDP在2002至2005年增长了33%,而美国增长了10%。人均GDP中国却只有美国的3%,所以中国收入弹性较大,进一步刺激服装消费。但是多种纤维协议结束带来的影响和两个国家收入的差别,使得这两个国家出现了同样的消费增长率。 不幸的是中国国家统计局给出的不同数据显示了不同的消费状况。从2002至2005年,中国服装消费增长46%。但对城市消费者的调查显示,服装购买的数量并无变化。只有童装的购买数量在增长。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