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棉花实行滑准税宏观调控关税频频出招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了2007年关税实施方案的“主旋律”。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和国内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今年关税政策制定部门以暂定税率的形式对部分进出口商品的税率及税则税目进行了适当调整,其中实行棉花滑准税。 实行棉花滑准税是一举三得。棉花产业涉及棉花、棉纱、棉布三个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纺织企业又主要涉及到生产成本和就业问题,因此,棉花的关税政策必须协调并兼顾棉农、棉企、纺企三方的利益。2005年,本着有利于纺织工业和棉花生产发展、有利于兼顾棉农和纺织企业利益、有利于对外谈判的原则,有关部门创造性地提出了对配额外进口棉花实施滑准税的政策:其中税率由原40%的固定税率调整为5%-40%的滑动税率,税率随进口价格的提高而降低,随进口价格的降低而提高。 2006年,国家继续对配额外进口棉花实施滑准税,并根据市场行情和各方意见对目标价格进行了调整。从全年实施情况看,该政策有效地兼顾了三方利益:一是价格的“托底”,滑准税的内在调节机制提高并稳定了进口成本,有效地防止了低价进口棉花对国内棉花价格的冲击,使国内棉花售价稳定在目标价格之上,保证了国产棉花的销售,保护了棉农利益。二是保障了国内棉花的供应,棉花的纺织企业获得了进口税收优惠。全年棉花进口364.3万吨,同比大幅增长41.6%,比89.4万吨的配额数量超出了307%。三是促进了纺织企业逐步优化产品结构。按照滑准税的设计,低价(低等级)棉进口适用税率高,高价(高等级)棉进口适用税率低;同时,人民币升值则税率上升,贬值则税率下降。这样的税率——价格关联机制,一方面鼓励企业进口高质棉花,促使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另一方面使进口价格在目标价格水平附近合理波动,同时平抑了汇率波动对于进口棉花成本的影响,有利于纺织企业行业环境的改善和长期稳定发展。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