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郑棉期价回落寻求支撑 成交萎缩走势上下两难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7-2-7 14:45:11  

1月初郑棉价格经过前期炒做之后与现货价格差距显著,期市的火爆气氛未能激发现货的上涨热情,此时国际棉价向下调整加大对郑棉的压力,中小投资者跟风意愿淡薄使得成交逐渐低迷,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困扰下郑棉无奈回落整理。 政策收储新疆棉和调整进口棉滑准税显示了对国内棉花市场的保护,发改委表示3月之前不考虑增发进口棉配额对近期棉价有支持作用。不过,为完成缩减贸易顺差的任务以及人民币升值加快的现实将抑制对棉花需求的增长,严格防范银行贷款风险的要求恐会对棉企囤棉的行为造成釜底抽薪,外棉销售压力虽被推迟但未消失,相反在被压缩的时间内外棉集中涌入可能形成更大的冲击。 政策利好和棉企囤棉盼涨等因素对棉价起到支持作用,但纺织企业购棉热情不高和投资者观望徘徊在市场之外削弱了前者的利好力度,短期内棉价上下两难。 一、国内棉花产量创历史新高 12月进口棉数量减少 1、 国家统计局宣布2006年我国棉花产量673万吨 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2006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06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7%,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棉花产量673万吨,比上年增产17.8%。 2、新疆棉收储30万吨已满 均价已跌至12552元/吨 1月17日有3个指定收储新疆棉仓库开放收储,分别为新疆兵团巴楚棉花储运有限公司、新疆棉花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巴楚棉麻站分别收储4000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麻公司乌鲁木齐棉麻站收储5000吨新疆棉,今日收储量共计13000吨。 新疆兵团巴楚棉花储运有限公司今日4000吨新疆棉收储量全部完成,其中最高成交价为12540元/吨,最低为12530元/吨,最高价位成交仅400吨,平均收储价为12531元/吨; 新疆棉花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巴楚棉麻站今日4000吨新疆棉收储量全部完成,其中最高成交价为12530元/吨,最低为12520元/吨,最低价位成交200吨,平均收储价为12530元/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棉麻公司乌鲁木齐棉麻站5000吨新疆棉最高成交价为12590元/吨,最低为12580元/吨,平均收储价为12586元/吨; 当日3个仓库1.3万吨新疆棉平均收储价为12552元/吨,较16日下跌56元/吨,均价再次大幅探低。 至此,本次新疆棉收储已达30.08万吨,原订30万吨的收储总量已圆满完成。 3、农发行通知要求切实防范棉花信贷风险 近日,农发行总行下发《关于正确把握棉花市场形势,切实防范信贷风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农发行各级行在分析棉花贷款面临的市场形势基础上,正确把握棉花市场形势,切实防范贷款风险。 《通知》强调,当前,棉花市场价格上涨幅度已趋缓,中国棉花价格指数自11月8日至12月20日日均上涨5.0元/吨,12月20日至2007年1月4日日均上涨2.4元/吨。据统计,农发行贷款支持企业平均收购成本为11700元/吨,按现行一年期贷款年利率6.12%,测算财务费用160元/吨/年测算保管费,每吨皮棉每天增加成本2.43元,这还不包括企业每天增加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这表明,近半月棉花成本的增长已超过价格的增长,虽然棉花价格在逐日增加,但棉花利润在逐日缓慢下降,农发行贷款的潜在风险在逐日增加。 4、12月我国棉花进口较去年同期减少10.71万吨 据海关总署最新统计,2006年12月份我国共进口棉花24.03万吨,较11月增加8.58万吨,增幅55.53%;较05年同期减少10.71万吨,减幅30.8%。 据统计,2006年我国累计进口棉花364.29万吨,较05年的256.91万吨增加107.38万吨,增幅41.8%。2006/07年度前四个月(2006.09-2006.12)我国累计进口棉花仅61.42万吨,较05年同期的108.34万吨减少46.92万吨,减幅43.31%。 5、进口棉滑准税征收标准调整 2007滑准税政策:《2007年关税实施方案》中规定,对配额外进口的一定数量棉花实行6%-40%滑准税。据了解,具体方式是: 1、当进口棉花完税价格高于或等于11.397元/公斤时,暂定关税税率为6%; 2、当进口棉花完税价格低于11.397元/公斤时,暂定关税税率按公式计算:Ri=INT{[Pt/(Pi×E)+α×Pi×E-1]×1000+0.5}/1000(Ri≤40%);关税税款=Ri×Pi×E。其中, Ri—暂定关税税率,当Ri按上式计算值高于40%时,取值40%; Pt—常数,为8.8元/公斤; Pi—关税完税价格;CIF价格,单位为“美元/公斤”; E—美元汇率;α—常数,为2.526%; INT—取整函数。 成本曲线呈现出与国外棉花价格波动有一定的正关联关系,这是与2006滑准税的一个重要区别,也就是新滑准税更体现了国际棉花价格波动对国内的影响。同时按2007滑准税计算出来的进口棉提货价基本落在2006滑准税目标价上。 二、2006年国内棉布、棉纱产量继续增长,进出口有所增加 1、2006年国内纱产量1722万吨,比去年增加19.9% 据中国棉花协会《12月份中国棉花形势月报》数据显示,2006年12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纺纱量为168.6万吨,较上个月增加11.6万吨,增幅7.4%,较上年同期增加20.6%。 2006年我国累计纺纱量172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9.9%。2006棉花年度(2006年9月-12月)累计纺纱637万吨,按62%的用棉比例、1.06耗棉量计算,用棉41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2%。 2、12月我国棉纱进口量回升 出口基本稳定 2006年12月,我国共进口棉纱线7.95万吨,较上月增加0.76万吨,环比增幅10.51%,较去年同期增加0.57万吨,增幅7.73%;同月出口约4.55万吨,较上月减少0.09万吨,环比减幅1.88%,较去年同期增加1.11万吨,增幅32.35%。 据统计,2006年我国累计进口棉纱线93.74万吨,同比增加14.5万吨,增幅18.3%;累计出口57.43万吨,同比增加10.77万吨,增幅23.08%。另外,2006/07年度前四个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线30.19万吨,同比增9.65%;累计出口棉纱线18.93万吨,同比增28.63%。 3、12月我国棉布产量持续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12月份我国棉布产量达到22.10亿米,继续较上个月增幅5.34%,较去年同期增加2.43亿米,同比增12.35%。 据统计,2006/07年度前四个月我国棉布累计产量为84.25万吨,较去年增加13.64万吨,增幅19.32%。2006年前12个月累计产量235.11亿米,较去年同期增38.53亿米,同比增19.6%。 4、12月我国棉布出口量高位继续小幅增长 2006年12月,我国共进口棉布1.48亿米,较上月增加0.02亿米,增幅约1.49%,较去年同期减少0.19亿米,减幅11.47%;同月出口6.02亿米,较上月增加0.03亿米,增幅0.5%,较去年同期增加0.88亿米,增幅17.12%。 据统计,2006年我国累计进口棉布约14.98亿米,较去年同期减少0.66亿米,减幅4.23%;累计出口62.73亿米,较去年同期增加7.78亿米,增幅14.15%。另外,2006/07年度前四个月(2006.09-206.12)我国累计进口棉布5.56亿米,较去年同期减少4.12%;累计出口23.34亿米,同比增16.47%。 三、出口环境不容乐观 人民币汇率再创新高 1、防范非法转口 美海关重申进口纺织品及成衣的额外文件规定 为有效防制违规转运纺织品进入美国,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于本2007年1月11日发布行政指令通告全美各港口,授权各关区对进口纺织品及成衣,得要求进口商检附额外文件,以验证所申报进口纺织品及成衣之原产地是否属实。 此额外文件包括原产地证明、提单以及出口报关文件等左证文件,如进口商未能提供海关所要求之文件,且无法让美海关验证所申报纺织品及成衣原产地之真实性者,该等纺品将不得进入美国境内。 该项行政指令系重申依据海关法规102.23(b)条及142.3(a)(5)条规定,CBP可要求有关人士提交额外文件,以证明声称的产地来源。 2、2006年输欧美纺配浪费1/3 高价炒卖导致订单外流 我国2006年输欧、输美33类纺织品的配额,居然有1/3被浪费,666类(窗帘)的配额使用率更是只有3.8%。这是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昨天发布的数据。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输欧的21类纺织品配额使用率的算术平均数为56%,也就是说近一半的输欧配额被浪费掉了。其中,200/301类(棉纱、缝纫线及纱)、619类(长纤织物)、666类(窗帘)、620类(其他合纤织物)使用率较低,均没有超过50%。而输美的10类纺织品配额使用率的算术平均数为72%,39类(桌布)也没有超过50%。综合来看,输欧美的纺织品配额浪费率高达33%。 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接连创出新高 2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报7.7615元,与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前相比,人民币已经升值了超过6%。据估算,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服装业的销售利润率下降2%-6%;如果人民币升值5%-10%,利润率将下降10%-60%;其中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影响更大。 4、商务部:我国出口竞争力还能维持8-10年? 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霍建国在中国进出口企业第五届年会上表示,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还可以维持相当一段时间,主要依靠国内消费市场拉动经济增长仍需要一个过程。 霍建国指出,2007年的重点目标是扩大进口,并维持外贸出口的适度增长。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在未来的8-10年内,我国外贸出口的竞争力仍将存在,出口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时,将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而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近2000美元,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 对于贸易顺差的问题,霍建国指出,我国对欧美等国的贸易顺差是结构性的。欧美等国的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占15%,我国出口产品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其他产品来源国。但他同时强调,中国任何一种产品在某个国家市场上的增长率超过30%,都是不理智的增长,容易引来反补贴调查等贸易摩擦。 霍建国指出,我国2007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其中重点目标将是扩大进口,国家也会从信贷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人民币升值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同时2007年还将收紧出口政策。 四、国际棉花供需状况有所缓和 粮棉争地可能造成植棉面积减少 1、美国农业部12月报告调高全球棉花产量和库存数据 据美国农业部1月12日发布的全球棉花供需预测,本年度全球期末库存为1138万吨,较上月预测增加17万吨。期初库存较上月增加2.2万吨,预计为1182.9万吨;全球产量将达到2541.4万吨,调升18.8万吨;进口减少18.7万吨,预期为889万吨,主要因中国数据调整较大;出口调减19万吨,至878万吨;消费增加4.5万吨,达到2639万吨。 预期美棉产量473万吨,较上月调升9万吨;消费预期109万吨,调减2万吨;出口342万吨,减少6万吨。因此美棉期末库存将达到154万吨,调增17万吨,为2001/02年度以来最高库存。 中国产量调升5.4万吨,至669.5万吨;进口量调减27.2万吨,至348.4万吨。期末库存预计达到312.7万吨,减少21.7万吨。消费1088.6万吨,期初库存341.1万吨,未调整。 中亚产量调减0.3万吨,预期达到177.6万吨;出口148.7万吨,增加0.2万吨;消费30.1万吨,减少0.4万吨。 印度期初库存调增4.4万吨,达到182.1万吨;出口调减2.2万吨,为87.1万吨;消费增加4.4万吨,至391.9万吨;期末库存增加2.2万吨,达到173.3万吨。巴基斯坦期初库存调减4.9万吨,至62.6万吨;产量调升2.2万吨,至209万吨;期末库存调减2.7万吨,至52.2万吨。 2、美棉出口速度缓慢 纽约期货上涨不易 由于今年中国棉花产量创历史新高,为保护国内市场迟迟不增发进口棉花配额,再加上国际棉花通关后的价格高于国产棉价格,中国进口外棉的步伐显著放慢。美国农业部已经多次下调中国的进口数据及美国出口预测,在1月份报告中预测2006/07年度美棉出口342万吨,较上月调低6万吨,将中国进口量调减27.2万吨,至348.4万吨。 ICAC的预测报告中也调减中国进口数据,预计本年度中国进口量338万吨,较上月预计减少21万吨。美国、乌兹别克、巴西和澳大利亚的出口量调减。其中预计美棉出口总量342万吨,调减10万吨。 3、ICAC(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1月份预测全球产消及期末库存量都有较大调整 据ICAC1月预测报告,本年度全球期初库存1183万吨,较06年12月预测调减10万吨;预期全球产量2507万吨,较上月调增22万吨,同比增加2%;消费量2589万吨,较上月预测增加36万吨,较05/06年度增加4%;全球贸易量899万吨,,较上月调减6万吨,同比减少6%;预计全球期末库存1133万吨,较上月减少23万吨 五、综合评论和后市展望 本月郑棉价格回落整理,成交量明显萎缩,现实的供应压力和政策利好以及棉企囤棉惜售待涨的心态出现对峙,目前走势上下两难。 虽然中国的棉纱、棉布产量仍保持高速增长,但人民币连续升值和国际贸易摩擦日益激烈使依靠出口纺织品来支撑的巨大棉花消费难有更大的上涨空间。而且商务部已经明确表示今年缩小贸易顺差是重要任务,纺织品的出口环境并不乐观,再加上产品结构由粗放型向高附加值转变将降低对棉花的需求,同时印度、越南等新兴纺织品出口国的崛起也会侵占更多的中国出口份额。总之,今年国内棉花消费的增长幅度可能不会高于棉花产量的增长,供需状况不支持棉价大幅上涨。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