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需求持续增加 价格适位走高——2007年棉花产业预测


来源:中国棉花协会     发布时间:2007-1-23 10:45:27  

  中棉所和全国优质基地科技服务项目组研究指出,中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CCPPI )2007/08年度将在300~330之间的高位波动,预测2007年全国棉花产业经济的走向“需求持续增加,面积或稳或增;进口高位增长, 价格适位走高;市场转向理性”,仅供决策参考。   一. 需求持续增加,产需矛盾尖锐   2006年全国纺纱继续创新高,1-11月棉纱产量1548.1万吨,预计全年产量突破1700万吨,增长21.4%,由于上半年石油高位运行,化纤价格走高,纺纱用棉比例不低于64%,全年纺棉1145万吨,比2006年增194万吨,增长20.4%,加上民用,总用棉达到1185万吨。   2006年棉花生产呈现“三增两超一优”的丰产景象,总产达到650万吨以上,增产14%,且品质优,对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棉需求产生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产不足需的固有矛盾,棉花丰产仍不能满足需求,缺口放大,棉花生产、进口与需求之间处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   2006年纺织服装出口继续创新高,预计出口1430亿美元,增长24%,棉及棉制品“十分天下有其三”。在内需和出口“双架马车”的拉动下,棉纺织品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   2007年棉花产业呈现持续发展的态势,有利因素:一是中央提出国民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目标,棉花产业要在产量、质量、效益和品牌的协调发展上得到充分体现,这就是,增加产量、改善质量和提高效益,调整加工和纺织结构,优化出口,建设品牌。二是国家继续采取金融和货币的“双稳健”政策,有利棉花产业的稳定发展。三是国际经济走强与纺织服装出口环境总体利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月发表最新预测,受国际油价大幅度走低的影响,2007年全球经济保存约5%的强劲增长,这比早先多机构预测4.9%的增长率有所提升,对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有利。多方认为,2007年纺织服装出口继续保持15%上下的增长态势,预计出口总额将达到1645亿美元,棉及棉织品仍占1/3。四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内需将增长。多方预测GDP将保持9%的增长,特别加快实施“两哺”,着力解决农村看病贵,免去九年义务教育费,有利于拉动内需,农民衣着类消费将增长,促进纤维的消费。   综合分析,2007年棉纺产能继续上新高台阶,预测棉纱产量增速在10%~15%水平上,其中增速15%的可能性最大,预计全国棉纱产量1870万~1950万吨,需棉1259万~1313万吨。如若石油价走低,化纤用量增加,纺纱用棉比例每减少一个百分点用棉量减少15万吨。   二. 面积稳中有增,扩大生产急需支持   据监测,截至11月底,2006年全国棉花主产品产值1325.5元/亩,增22.1元/亩,增1.7%。然而,2006年全国棉花主产品收益440.6元/亩,减36.6元/亩,减7.7%。主要原因是农民子棉售价下降10%,售价5元/千克。针对价格走低,国家于2006年12月吸储新疆棉30万吨,价格12700元/吨。在吸储的拉动下,价格回升。12月内地价格普遍达到5.4元/千克,提高8%~10%。综合粮棉比价、棉肥比价和棉花生产自身等的特点,预计2007年植棉面积呈稳定或温和扩大的走向。   三. 价格适位走高,国内外价差将缩小 预测2007/08年度新棉价格将呈适位走高的态势,价格走向将与2006/07年度相反。从国内外多种因素来看,支持新棉价走高和利好的因素多。如,国内滑准税基数提高,石油价格走低,农资价格至少不会再上涨;国际棉价将呈现周期性回升,全球粮价走高棉价跟随上涨;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植棉面积的扩大和单产的高速增长,这一周期行将结束。   1、提高滑准税基数,对国内棉价起利好支撑。2007年滑准税税基又提升了6.0%,增651元/吨,达到11397元/吨,加上税率下限提高了1个百分点,为6%(上限仍为40%的约束关税),国内外的价差将缩小6%,显然,新滑准税对国内棉价起利好支撑作用。   然而,新滑准税是把双刃剑,当进口报价在66.11美分/磅以上时,新旧价差即新价提升幅度达到9.5%;当进口报价在65~68美分/磅之间,新价提升幅度在0.4%~3.6%之间;当进口报价在57.46~45美分/磅之间,新价降低幅度在1.1%~7.27%之间。由此可见,新滑准税对进口棉价格的调节作用随全球棉价的变化而变化,实现了国内外棉价的联动,国内也没有了价格底数,从实际效果来看,新税鼓励进口低等(价)级棉。   监测指出,全国子棉售价2006年9-11月为5.0元/千克,比2005/06年度降0.6元/千克,降幅10.7%,而皮棉售价降幅达12%(原因是衣分率提高0.5个百分点,相当于皮棉售价11260元/吨,比上年度售价12817元/吨降低12%),是价格不合理的典型表现。   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呈稳步走低的走向。如国际石油价格将呈回落走向,大多数预测,2007年国际石油价格将在高位上回落到60美元/桶左右,降幅10%上下。由于国际油价的回落,加上国家采取积极的控制措施,多方预测化肥、地膜、农药和柴油等的价格至少不会再度上涨。另外,新一轮劳动力工资上涨还没有完全到位,人工费用还将继续小幅上涨。   3、国际棉价将呈回升趋势。分析指出,全球棉价低位周期将结束,预测今后几年全球棉价将呈稳步走高态势,Cotloot A指数将恢复到70美分/磅这一合理的价位,期间可能达到90美分/磅的高位。另外,随着世界玉米和植物油脂作为工业原料用途的加快和比重的加大,粮油因为能源化而短缺加剧,这将拉动全球粮油的价格,世界银行预测2007年全球粮价将上涨6%,棉价也将跟随上涨。   4、全球棉花总产呈下降趋势。自2000/01年度起全球棉花单产连续4年持续增长,2004/05年度747千克/hm2,由于气候变化,预计今后几年单产将处于徘徊或下降的局面。同时,全球棉花播种面积自2004/05年度达到近25年以来第二个新高,为5.23亿亩,这种扩大面积的历史也将结束,单产的走低和面积的减少对增加总产不利,进而支持全球棉价的回升。   四. 进口高位增长,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   2006年1—11月进口340.3万吨,同比增52.9%;预计全年进口360万吨,比2005年增103万吨,增55%;按纺棉1145万吨计,对外依存度达到31%,比2005年提升4个百分点。   2006年1-11月进口金额45.4亿美元,同比增65.7%。进口均价1334美元/吨,而2005年均价1244美元/吨,涨90美元/吨,涨幅7.2%。按汇率7.9元人民币,涨711元/吨。   国际价格回升。2006年Cotloot A指数58.18美分/磅,比2005年涨3.96美分/磅,涨7.3%。   2007年棉花进口仍保持高位增长态势,增幅将在30%以上,预计全年进口470~480万吨,对外依存度提升4个百分点,预计将攀升到38%,接近产业“危险”或不“安全线”的边缘。   五. 市场转向理性,棉花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   市场转向理性则是2006年棉花产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2006年年均13789元/吨,价差1742元/吨,变幅12%,比2005年价差缩小10个百分点。植棉面积温和扩大,棉花丰收,销售平稳,售价高开低走,在吸储的拉动下,售价回升。   2007年棉花市场将进一步转向理性,宏观调控方法改善。加工和流通业的资源整合和重组的步伐加快。棉纺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出口优化,新增产能有所遏制,重视品牌建设和自主创新。发挥储备棉的双重功能,有效利用期货和撮合发现价格和规避市场风险的作用。   六. 重视棉花生产,急需政策支持   一是重视棉花生产。在众多的政策性意向中,建议尽快出台棉花最低保护价政策。同时,积极发展棉花保险业务。二是增加投入,补贴地膜和节水灌溉设备。三是科技兴棉,全程服务。积极开展棉花产前信息化、产中科学化和产后市场化服务,农民真诚欢迎。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