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2006/07年度棉花市场回顾与展望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7-1-5 0:57:12  

2006年内外棉价走势产生了背离,国际棉价在全球棉花供需基本平衡的背景下,走出了区间震荡的态势;2006/07年度中国棉花的供需缺口仍然较大,缺口不但没有刺激国内棉价上涨,反而使国内棉价走出了单边下跌的行情。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内外棉价走势出现背离呢? 2006/07年度国际棉花市场的焦点:美国棉花的减产、中国和印度棉花的增产以及中国棉花消费的强劲态势等等。这些焦点是否会延续到2007/08年度呢? 本报告的目的就是试图解决上述问题。本报告将首先对2006/07年度国际国内棉花市场进行回顾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ICAC的最新预测数据对2007/08年度国际国内棉花市场进行展望,并对2007年国际国内棉价的长期走势进行预测。 第一部分 2006/07年度棉花市场回顾 一、2006/07年度全球棉花供需形势 1、2006/07年度全球棉花供需基本平衡 2006/07年度世界棉花产量预计将达到2490万吨,仅较上一年度增加190,000吨。世界棉花的收获面积小幅增加230,000公顷,单产稳定在726公斤/公顷,较5年平均水平高出46公斤。2006/07年度世界棉花消费量预计增长3%,达到2550百万吨。世界棉花消费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亚洲。2006/07年度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消费量将占到世界消费量的65%,上一年度为63%。孟加拉国和越南的用棉量预计也会增加,但亚洲的其它国家和世界其它地区的用棉量不是零增长,就是减少。 总体来看,2006/07年度全球棉花的供需状况基本平衡,消费量略高于产量,使得期末库存由上一年度的1190万吨下降至1160万吨,库存消费比也由45.5%下降至42.3%。 尽管全球棉花的种植面积、单产和产量表现平稳,但其背后隐藏了世界棉花市场格局的一些重要变化。比如,中国和印度创纪录的高产量,美国和巴基斯坦的减产。 2、2006/07年度各产棉国供需状况表现分化 高产导致中国进口棉花数量减少 2005/06年度较高的籽棉价格以及较高的单产水平,导致了本年度中国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张。本年度中国的棉花种植面积预计将达到540万公顷,较上一年度增加6%。良好的天气状况使得单产水平达到了创纪录的1,209公斤/公顷,较上一年度增加7%。最终,本年度中国棉花产量预计将达到650万吨,其中新疆的棉花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220万吨。 本年度中国的棉花消费量预计将达到1020万吨,较上一年度增加6%,前七个年度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2%。中国棉花消费增长速度放缓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中国对欧盟、美国及其他国家的纺织品出口受限;纺织品出口退税税率由13%降至11%;利率的提高。 本年度中国棉花的供需缺口预计为370万吨,较2005/06年度减少20万吨,因此,理论上中国的进口需求会减少。2006/07年度中国的棉花进口量预计为360万吨,较上一年度减少14%,占据了世界棉花进口量的40%。 北美棉花产量大幅减少 北美的棉花产量在前两个年度中都刷新了历史纪录,2004/05为520万吨,2005/06为530万吨。在2006/07年度,预计其棉花产量将减少11%至480万吨。 2005/06年度较高的棉花价格和高水平的单产,使得2006年美国的棉花种植面积增加了7%。但是,西南部干旱的天气条件,使这个地区的产量大幅减少。与此相对应的是,三角洲地区的产量将船纪录地达到180万吨,较2005/06年度增加13%,这主要归功于种植面积的增加和较高的单产水平。总体来说,美国本年度的平均单产预计下降4%至894公斤/公顷,这使得美国的棉花产量预计减少11%至460万吨。 由于较高的生产成本和进口棉纺织品的竞争,美国国内用棉量将会延续其长期萎缩的趋势。2006/07年度美国的纺织用棉量预计为110万吨,较上一年度减少12%。由于美国棉花产量的减少,其出口量也相应减少6%至360万吨。期末库存预计减少5%至120万吨。 南亚棉花产量略低于2004/05年度的历史最高水平 由于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的提高,2006/07年度南亚的棉花产量预计增加5%。但是,这个地区产量增加的背后隐藏了各产棉国之间的分化:印度的棉花产量预计将连续第四次打破历史纪录;巴基斯坦的产量继续减少。在南亚地区中,印度的棉花份额将由2002/03年度的56%上升至69%。 本年度印度的棉花种植面积将达到930万公顷,,是近8年来的最高水平。印度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张,主要是由于上一年度较高的单产、转基因棉花的种植、较高的棉价以及来自国内和中国的强劲需求。由于印度政府支持转基因棉的种植,使得本年度印度转基因棉的种植面积增加至350万公顷,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38%,较2005/06年度增加15%。良好的天气条件使得印度棉花本年度的单产将达到495公斤/公顷,较上一年度增加6%。种植面积的扩张和创纪录的单产,预计2006/07年度印度的棉花产量将达到460万吨的历史高点。受到高产量的影响,印度本年度的国内消费量和出口量也会有所增加,国内消费量预计为380万吨,较上一年度增加6%;出口量将达到90万吨。 巴基斯坦本年度的棉花种植面积仍保持为310万公顷,但是由于产棉区的卷叶病害较为严重,使其单产有所降低,预计平均单产将下降25公斤/公顷至650公斤/公顷。而且卷叶病也会影响到2007/08年度巴基斯坦棉花的单产。 巴基斯坦本年度的棉花消费量预计增加5%至250万吨,减产会使得巴基斯坦的棉花进口量有所增加。但是,巴基斯坦上一年度棉花的期末库存较高,预计为120万吨,因此限制了其棉花进口量的增加幅度,预计进口量为44万吨。 中亚棉花产量减少 2006/07年度中亚的棉花产量预计减产7%至170万吨,尽管其种植面积较为稳定,但恶劣的天气条件影响了单产,减产主要发生在乌兹别克斯坦。 从2004/05年度开始,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种植面积就一直稳定在140万公顷,但是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其2006/07年度的单产预计降低75公斤至770公斤/公顷,导致产量减少10万吨至110万吨,出口量预计减少7万吨至95万吨。 中东棉花产量减少 中东的棉花产量预计较上一年度减产5%至120万吨,尽管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是单产出现了大幅降低。 非洲棉花产量增加 2006/07年度非洲的棉花产量预计增加7%至180万吨,产量的增加大多集中在非洲的东部和南部,非洲的棉花出口量预计为160万吨。 欧盟棉花产量大幅减少 由于本年度是欧盟实行棉花改革的第一年,棉花补贴政策的改革使其棉花产量大幅减少。2006/07年度欧盟的棉花产量预计将减少1/3至36.5万吨,同时其棉花消费量也减少7%至55万吨,出口量预计将减少50万吨。 南半球棉花产量再次减少 南半球的棉花产量在2005/06年度下降15%后,预计2006/07年度将再减产3%。尽管上一年度的高棉价使其种植面积增加了6%,但是单产下降了60公斤至647公斤/公顷。 南美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预计较上一年度增加10%至170万公顷,产量预计增至150万吨。然而,澳大利亚受到干旱的严重影响,其收获面积减少52%至16万公顷,其为20年来的新低。在平均单产不出现大变化的情况下,其产量预计为29万吨,仅是上一年度的一半。但是其出口量预计只会减少21%至50万吨,因为其上一年度的期末库存较高。 俄罗斯和东亚棉花消费稳定 2006/07年度俄罗斯的棉花消费量仍然维持在29万吨,东亚的消费量也将维持在190万吨。其中,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的消费量会继续减少,但减少的部分会被泰国和越南的消费增长所弥补。 二、2006/07年度中国棉花供需形势 1、2006/07年度中国棉花供需缺口缩小 2006/07年度由于中国棉花的大幅增产,使得中国棉花的供需缺口有所缩小。2006/07年度中国的棉花产量由上一年度的570万吨增至650万吨;消费量由上一年度的960万吨增至1020万吨;消费增速不及产量增速,使得2006/07年度中国的棉花供需缺口由390万吨降至370万吨。 2、2006/07年度中国进口棉花数量减少,但月度分布不均 由于中国棉花大幅增产,国内供需缺口得到一定的缓解,因此使得本年度中国棉花的进口量有所减少。2006/07年度中国棉花的进口量预计为360万吨,较上一年度减少60万吨。 从海关统计的2006年棉花月度进口数据分布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进口棉的月度进口数量分布极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2006年关税内和关税外的进口棉配额都集中在年初发放,同时2006年初内外棉价存在着较大的价差,使得纺织企业在2006年上半年大量的使用进口棉来替代国产棉。而后随着进口配额的消耗,以及国内棉价的下跌,国产棉的销售逐渐好转,进口棉的数量在2006年下半年大幅减少。 三、2006年内外棉价走势回顾 1、2006年美棉指数区间震荡 2006/07年度全球棉花供需基本平衡的基本面决定了本年度国际棉价不会走出单边趋势,而是以区间震荡为主题。从下图中可以看出,2006年美棉指数在绝大部分时间中维持在52-58美分的区间内震荡。只是在10月和11月期间,美棉出口状况最低迷的时刻,美棉指数才跌破52美分。 2、2006年郑棉指数单边下跌 2006/07年度中国存在着370万吨的供需缺口,缺口不但没有能使国内棉价上涨,反而使得国内棉价在2006年走出了一轮下跌的行情。国内棉价的下跌主要是下面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2006/07年度全球棉花供需基本平衡,也就是说国际市场上并不缺棉花,中国棉花的供需缺口可以用进口棉来解决,棉花供给紧张的局面不会在中国出现;二是2006年初内外棉价存在着较大的价差。进口棉数量的增加对国内棉价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使得国内棉价一路下跌。 我国对进口棉花采用的是配额管理方式,配额管理本身一个很好的方法,若使用合理,其既能解决国内的供需缺口,也能稳定国内的棉价。但是国家在2006年进口棉的配额发放上出现了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是发放时间过于集中。由于内外棉价存在着较大的价差,进口棉必然会对国内棉价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进口配额的集中发放,使得国内棉价受到了过分的冲击。2006年就出现了这种情况,由于进口配额在年初集中发放,使得2006年上半年的进口棉数量过多,其不但完成了弥补国内缺口的任务,还挤占了国产棉的销售市场,使国产棉一度出现了滞销的局面,最后国家不得不用与进口配额搭售的方式来促销新疆棉,这必然会使国内棉价受到过分的冲击。 第二部分 2007/08年度棉花市场展望 一、2007/08年度全球棉花供需形势展望 据ICAC的最新预测,2007/08年度全球棉花仍会保持供需基本平衡的态势。其中全球的棉花产量预计较2006/07年度增加24万吨至2511万吨,消费量增加52万吨至2603万吨。全球棉花消费量的增长点仍然集中在中国。 由于2007/08年度全球棉花消费的增长速度依然大于产量的增速,使得全球棉花的期末库存再次减少。2007/08年度全球棉花的期末库存较2006/07年度减少60万吨至1101万吨,库存消费比也相应地下降至42.3%。 二、2007/08年度中国棉花供需形势展望 据ICAC的最新预测,2007/08年度中国的棉花供需缺口会有所扩大。其预计2007/08年度中国的棉花种植面积将维持在540万公顷,而单产会降低54公斤至1155公斤/公顷,使得2007/08年度中国的棉花产量降低至621万吨。消费方面,由于对中国纺织业发展的良好预期,使得中国在2007/08年度的棉花消费量继续增长,预计将增加41万吨至1060万吨,占全球棉花消费总量的41%。供需缺口将由2006/07年度的370万吨扩大至440万吨。 供需缺口的扩大,使得中国在2007/08年度的棉花进口量也会相应增加。ICAC预计2007/08年度中国的棉花进口量将增加至388万吨。 目前关于2007年中国进口棉配额的部分政策已经确定,首先是年初发放的1%关税内配额数量已经确定,仍为89.4万吨;其次,关税外配额的滑准税为6%-40%,下限较上一年度提高一个百分点,起征点为11397元/吨;最后,政府放出消息,2007年关税外配额的发放时间推迟,原则上在3月份发放,上一年度的发放时间为1月份。 三、2007年棉价行情展望 2007/08年度全球棉花的整体供需形势与2006/07年度极为相似,均处于一个供需基本平衡的态势。根据2006年国际棉价的走势,结合两个年度全球棉花的供需情况,可以推测出2007年国际棉价仍将继续其区间震荡的态势,很难出现单边的行情。而且52-58美分仍是国际棉价波动的主要区间,在此区间内,国际棉价会遵循季节性走势的特点而波动。 2007/08年度中国棉花的供需形势与2006/07年度的状况也比较接近,缺口依然较大。但是,2007年中国棉花价格绝对不会再次上演2006年的单边跌势。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2006年国内棉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内外棉价差过大,随着进口棉不断地涌入国内市场,国内棉价必然会受到冲击。国内棉价经过2006年一年的下跌,现在已经和国际棉价接轨。那么,2007年进口棉对国内棉价的冲击会大大减弱,国际棉价更多的是影响国内棉价跟随其波动,内外棉价走势的相关性也会大大提高。 第二,2006年末国内棉花市场不断传出政策性利好,首先是国家决定收储30万吨新疆棉,接着国家调高了滑准税配额的基准价和税率下限,并推迟关税外配额的发放时间。这一系列政策性利好的出现,表明国家认为现在国内棉价过低,损害了棉农的利益,希望通过利好政策来调控国内棉价走高。因此,政策性利好的出现,必然会使国内棉价受到强力支撑,不会在2007年再创新低。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2007年国内棉价不会再次出现单边下跌的行情,那么国内棉价是否会因为国内缺口的扩大而走出上涨行情呢?答案是否定的。 2006年国内棉价的走势可以给我们一些警示。尽管中国存在着较大的供需缺口,但是全球棉花供需基本平衡。也就是说,国际市场上并不缺棉花,国内的缺口可以用进口棉来解决,不会出现供给紧张的局面,棉价也就难言走出单边涨势。 综上所述,2007年国内棉价不会再次上演单边跌势,但也不会走出单边涨势。内外棉价的接轨会使他们之间联动性提高,因此国内棉价会追随国际棉价进入一个区间震荡的态势。从2006年郑棉指数的走势来看,预计2007年郑棉指数的主要波动区间为13000-15000。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