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易宪容:为什么每次货币政策调整都这么突然


来源:东方早报     发布时间:2006-8-21 10:17:38  

2006年8月18日,央行出其不意地上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同时,也规定对个人消费信贷利率有所优惠。 尽管这次加息来得有点晚,但正如我们多次强调的那样,面对现在宏观经济出现的诸多问题,加息是十分必要的。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次央行加息也和以往的货币政策出台一样,是在市场不知不觉,甚至是出其不意中进行的。因为就在几天前,央行刚刚宣布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因此不少业界人士及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媒体都认为,在短期内或在今年之内,加息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央行的每一次决策对国内外市场的影响都不可小视。无论是银行利率上升,还是人民币汇率的改变;无论是法定存款储备金调整,还是央行窗口指导政策出台,都是如此。既然央行政策对社会经济影响这样大,那么对央行货币政策的事前了解与分析,应该也是市场的题中之意。   在美国,由于市场经济发达、法律制度健全、历史数据连续,每当经济生活发生变化,都能够通过系统的经济数据反映出来,这就是美联储制订货币政策的依据。而市场经济分析员也能够根据这些数据来预测美联储将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总体上来说,每一次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决定,和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分析员的预测是吻合的。比如说,美联储最近的一次议息,基本上80%以上市场经济分析员都预测到会停止加息,实际结果也就是如此。   这里既有所公布的经济数据的历史连续性、科学性、系统性,也有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行为的独立性、公开性与透明性。因此,在多数条件下,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既可让市场预测到其基本趋势,也能够从这种预测中显示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权威性。这样,市场就能够提前消化美联储可能出台的货币政策,把风险锁在一定的范围内。   但对于中国央行来说,情况则不是这样。市场分析员难以根据公开的数据,来预测央行的货币政策何时出台,使用什么货币政策工具。在最近的几次利率调整中,每当市场出现加息或减息传闻的时候,央行往往断然否认,但当市场相信不会出现利率变化的时候,央行却又会突然加息,一方面使市场各方措手不及,同时也使市场对央行的决策过程产生了不少质疑。   今年以来,随着内地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过热,银行信贷又快速上涨,内地房价又不断飙升,市场预期内地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又会开始。开始市场预期央行会动法定存款准备率,但实际下来,央行则动的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还有早些时候,根据出台的统计数据,市场预期央行会调整银行利率,但实际上央行动的又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说,央行在货币政策决策过程中的不公开、不透明性,不仅有损于央行货币政策的权威性,也会弱化央行货币政策的效应,这与现行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是不相符合的。   在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调整时,央行出其不意还有情可原。但如果这种出其不意不断出现,那么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有人说,央行“出其不意”的做法显示了央行宏观调控艺术越来越成熟。但事实上,与美联储货币政策基本上公开透明相比,央行对加息的出其不意态度不仅不能表现出央行调控政策的成熟性与艺术性,反而容易对实体经济导致不良的影响。比如可能进一步刺激金融投机,引发更大通胀,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   总之,这次央行加息是符合目前宏观调控要求的,但如何加强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公开性与透明性,应该纳入央行的议事日程。否则,不仅会弱化央行货币政策的效应、弱化央行货币政策的权威性,也可能给现实的经济生活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