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称美国对待美中贸易逆差不应采取制裁态度
据中国驻美国使馆经商参赞处消息,最近,在卡图研究所的研讨会上,有学者指出美国对待美中贸易赤字不应采取经济制裁手段,认为长远来讲,人民币汇率固定对中国不利。 卡图研究所贸易政策中心主任格里斯沃尔德谈到中国货币政策时表示:“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和货币政策没有威胁到美国的利益。” 格里斯沃尔德表示,中国制造业主要出口低技术产品,并不能取代美国制造的高科技产品。自2000年至今,美国损失了300万个制造业岗位,主要原因是2001年的经济衰退和美国企业生产力的提高,并不是因为中国的出口。中国已经成为东亚国家制造业生产线的总装大工厂,所以中国出口增长,取代了东亚其他国家的出口。相应来讲,日本、韩国等国家对美国出口都出现下降。 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发言人瓦戈则对此持不同看法,表示“你应该考虑各国制造业产品占美国消费的多少。在我们的日常消费中,中国所占的比重正在上升,日本在下降,但下降速度没有中国上升得快。” 瓦戈指出,有证据显示,有些商品原来从日本进口,现在转为由中国进口,如电器产品等。但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占美国消费的比重并没有下跌。所以,“中国进口商品取代其他亚洲国家的进口”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瓦戈比较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顺差与赤字时认为,由于汇率关系改变,美国对加拿大制造业产品的贸易赤字下降了80%,对欧洲的赤字也正在下降。过去3年,美国对墨西哥和北美自由贸易协议区的贸易赤字下降20%多,占美国贸易赤字的6%。而美国对亚洲制造业产品的贸易赤字占美国贸易赤字的80%,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则占了42%。 瓦戈认为,中国汇率固定对中国不利,“中国把币值固定在1994年的水平。虽然自1994年至今,中国的生产力、生产质量等许多方面有了都大幅提高,但人民币没有上调。这主要是由于中国购入的大量外币用于外汇储备。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为9400亿美元,比一年前上升2300亿美元。这对人民币有重要的影响。”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拉迪也同意上述看法,并认为,中国需要用利率政策来作宏观调控。 拉迪表示,“现在是非常开放的经济体系,进出口差不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0%,所以如果全球经济环境转变,比如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就会对中国经济构成重大影响。”中国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3%,是东亚国家中最高的,而中国的内需则只占不到40%,是全世界最少的。 拉迪认为,中国经济需要转型,促进内需,减少对投资增长和对外贸易的依赖,而汇率政策是最重要的经济转型工具。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