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额分配制度变脸 新规意在奖优罚劣
日前,商务部将纺织品出口配额招标形式由公开竞标改为协议招标。记者近日就此进行采访时,有关专家认为,这一方面是为了在外部贸易环境压力加大之时安抚国内企业,更重要的是希望借助这样的手段,进一步规范纺织品配额在国内企业中的秩序。 出口配额的二次分配 7月27日晚间,《2006年度输欧(美)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协议招标公告》(下称《招标公告》)出现在商务部的官方网站上,宣布对企业上交的2006年公开招标许可数量和公开招标弃标数量(逾期未交保证金数量)实施协议招标。8月5日为最后投标期,8月11日公布结果。 “现在企业的投标书都已经交上去了,下面就等招标办公室11号的结果。”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的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宁波市是我国重要的纺织品出口口岸,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626.1亿美元,而宁波口岸服装及纺织品出口近50亿美元,几乎占到了全国出口量的1/10。据了解,仅在宁波,有资格参加此次招标的企业就超过了300家。“主要就是因为上次的招标价格太高,很多企业因此而亏损,所以希望能借这次招标降低企业成本。”该人士表示。据了解,当《招标公告》发布之后,有大量企业咨询的电话打到了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大多数都是问参加招标资格的问题。”对此,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还在自己的网站上挂上了对《招标公告》的解读性文件。 配额是2005年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战的产物,经过协议,中国纺织品受到欧美配额限制。按照商务部《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除70%按企业出口实绩分配的纺织品配额外,还有30%的配额是通过公开招标进行分配。 今年4月3日,商务部对2006年度输欧、输美纺织品30%的配额进行了第二次全国公开竞标。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一些企业在此前举行的两次公开招标中,为获配额盲目提高投标价格,导致中标价格太高,致使企业无法承受配额成本,只好弃之不用,最终造成配额浪费。 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至6月份,国内纺织品出口中只有输欧115类产品签证率达到了64.44%,而其它绝大部分输美、输欧纺织品所用配额不到1/3,其中666类产品配额使用率只有3.52%。 “为了提高纺织品出口配额的使用率,也为了减轻企业负担,降低招标使用成本,我们在广泛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向商务部提出了协议招标的方案。”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说。 7月11日,商务部发文宣布收回1800多家企业的纺织品配额,之后,商务部与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在广州、上海、青岛三地召开了纺织品配额招标紧急会议,讨论纺织品配额新的分配方案。一周后,《招标公告》发布。 “这实质上是对今年纺织品配额的二次分配,也将是今年纺织品出口配额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分配。”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人士这样评价。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