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纺织品设限使欧盟陷入“裤子危机”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6-8-10 14:11:18  

最近从欧洲纷纷传来消息称,欧洲没有套衫和长裤了,欧盟进口商家纷纷要求欧盟灵活执行配额制度,并要求欧盟在执行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的有关规定时体现出更大的灵活性。8月18日,荷兰、丹麦、瑞典、芬兰四个欧盟成员国的贸易部长在报章联合撰文,反对欧盟对中国设置的纺织品配额。而这一切就发生在扰攘了多日的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刚刚有了一个明朗的结果,而我们与美国的一些贸易问题至今仍然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的时候。 按照世贸组织规定,欧盟应自今年起向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纺织品开放市场,消除中国与欧盟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纺织品贸易壁垒。然而,仅仅经过三四个月的时间,欧盟就开始如坐针毡,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其中法国尤为活跃,向欧盟施加压力。一些媒体把中国纺织品视为“入侵”,威胁法国纺织业的生存,甚至重炒“中国威胁论”。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更是态度强硬,贸易争端至今悬而未决。本着彻底解决争执的诚意,中国与欧盟6月11日达成协议,规定欧盟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过渡期再推后3年,并且在此期间中国输欧10类纺织品的年增长率控制在8%至12.5%之间。 然而,近几个月来的实际情况表明,欧盟的政策并不符合其内部市场的实际状况。 自7月12日欧盟对中国部分纺织品设置进口限制生效以来,欧盟内部问题渐显。有证据显示,由于中国发往欧洲的套衫受阻,欧洲零售商在关键的秋冬交易季节可能损失8亿欧元零售额。英国主要商业区的时装店近日都不无担忧地说,如果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设限的僵局不能尽快打破,他们将在两星期内面临服装销售短缺的局面。英国零售业专家称这种状况为“二战以来服装业面临的最大危机”,英国消费者下个月购买服装时就可能因此而受到影响。瑞典服装行业协会指出,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设限,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因为大批服装进口商或零售商可能因此破产或出现巨额亏损。 因此,荷兰、丹麦、瑞典、芬兰四国部长一致认为,在现代社会,想要禁止进口,无异于经济自杀。解决方案必须考虑到现代国际商业的现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完全放弃保护性贸易措施,或者至少限制在竞争明显不公平的情况下使用。 但只要保护性贸易措施是欧洲现实的一部分,那么至少应为欧盟的公司提供一个可预见的、安全的商业环境。 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上周表示,在7月11日前启运的中国套衫和长裤,不管是否超出配额,都将被允许进口欧盟国家。他随后还表示,允许提前使用明年配额额度的9%。 看来欧盟人民真正需要的是中国物美价廉的纺织品,满足人民的需求是每个国家政府的使命,同时商品的价值实现最终是市场主体来选择的,这里的主体就是欧盟人民。市场经济理论最早始于西方国家,也是为其所倡导的。这次欧盟主动干预带来的不利后果,正是验证了市场的自我调节性。国际市场一体化问题的解决也应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不应含有太多人为色彩。欧盟市场之所以选择中国纺织品,是因为中国商品独特的优势满足了其需求。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世界选择了中国,中国融入了世界。 中国离不开世界 世界需要中国 纺织服装业是中国经过多年发展而形成的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竞争优势也不单单是来自价格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更主要的是来自纺织行业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在纺织行业,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有序的产业链条。这一链条不光在中国延伸,而且主要是在世界延伸。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像纺织品这样的行业都处在一个全球生产网络当中。设限使全球的生产和销售链条中断,损害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所有处于生产网络当中的国家。 事实上,美国也好,欧盟也好,实施配额制长达40年之久,其纺织行业仍难逃脱“夕阳”型产业的命运。据美国劳工部统计资料,自1990年以来,美国纺织成衣行业大约有100万人失业,近两年来平均每天有587人失业。另一个事实是,目前美国市场上超过96%的服装来自进口。而美国消费者则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他们能继续购买高质量、低价格的服装。而中国价廉物美的纺织品给美国纺织品流通领域增加了几十万人的就业机会,这个数字并不比40年前美国纺织业黄金时期的就业人数低。 据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统计,从1996年到2003年,中国的廉价商品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大大高于中国海关统计的这8年期间中国对美国的2291.8亿美元贸易顺差,中国贸易顺差使得贸易逆差的美国更加富裕。 美国贸易专家为未来的纺织品贸易算了一笔账。如果真的按照目前的配额将中国纺织品限制在外,美国的服装市场消费每年将会增加60亿美元。也就是说,每个消费者每年购置服装的成本要多支出20美元。正如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所说,中国纺织品企业以较低的价格出口,实际上是把利润让给了全球消费者。 从这一层意义上讲,中国巨大的市场为世界经济做出了贡献,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好处为全世界共同分享。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11547.4亿美元,为世界第三位,出口5933.6亿美元,进口5613.8亿美元,贸易顺差只有319.8亿美元,出口当中还包含大量跨国投资公司的出口,所以从实际来看,我国的进口是大于出口的,也就是说中国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同时中国也得到了巨大市场。 从中欧的贸易额来看,2004年达到了1772.9亿美元,中国出口的主要为纺织品和焦炭等附加值低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和原材料,进口的多为附加值高的机械和电子产品,中欧之间在产业的发展上具有极大的互补性,共同促进了各自的经济发展。 对于“中国威胁论”论调,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阐明了中国立场: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发展只会对世界有利,促进世界的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需要中国。 把握机遇更要着眼未来 “裤子危机”对中国纺织企业来说,把握机遇更要着眼未来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对外贸易额逐年增长,从1987年至2004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55.9倍,年均增长20.72%,远超过同期GDP年均增长幅度,在世界贸易中所处地位不断上升,已成为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贸易国。但是,我们离贸易强国的距离还很遥远。在巨额贸易额的背后还存在着巨大的隐忧。 首先,对外贸易结构的低级化特征表明中国仍是贸易弱国。我国传统贸易战略是以“出口创汇”为基本指导原则的,对外贸易更多关注的是“千方百计扩大出口”。 二战后,世界贸易突出的变化之一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而我国由于起步晚服务业比较落后,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只有30%左右,远低于发展中国家50%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国内服务业发展的滞后使得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从各年来看,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出口额逐年增长,但其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一直徘徊10%左右。2003年该比重为10.66%,与同期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19.5%相比有很大差距,而且该年出口额仅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的2.7%。总体来看,我国服务贸易尚处于发展初期,水平低,结构不合理,而且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落后,在其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中国初级化的对外贸易方式,也不是贸易强国的表征。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主要是从加工贸易带动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逐年发展,到2004年进出口加工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了47.6%,其中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55.28%。 加工贸易飞速发展背后留下了隐忧。首先是加工贸易的发展并没能带动国内的其他产业同步发展。有关人士指出,尽管中国的贸易收支目前保持顺差,但如果剔除加工贸易因素,中国的贸易状态实际上是逆差。其次,加工贸易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如今年年初,在广东地区就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因而,必须改变加工贸易的现状,提升加工贸易的技术水平,改变加工贸易在国内的生产链条短、增加值幅度低的问题。 有专家指出,一个只有低端而没有高端的产业,会带来诸多的问题。问题之一就是产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不足。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迟迟上不去,是因为在这些纺织品中,只包含了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的成分很少甚至没有,而商品价值的大小,永远与劳动量的多少、劳动复杂程度的大小成正比。问题之二是会在知识产权方面带来很多的问题。设计能力缺失,就只能生产最为原始的产品,或者是仿冒别人的设计,二者都会使该产业陷入被动。 目前,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在与国际知名厂商的合作中积累技术与资金,吸取经验,创建自有品牌。商务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等八部委曾联合公布《关于扶持出口名牌发展的指导意见》,确立了扶持出口名牌发展的新战略。通过培育品牌来改变外贸出口的数量型增长现状,可以看作是我国为应对不断出现的国际贸易摩擦而采取的长久之策,也是增强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就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出口而言,及时转变出口增长方式,由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这些始终都是中国需要主动出击的地方。靠低水平规模扩张,依赖低成本竞争优势,拼资源消耗的发展是难以长久的。要想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纺织强国,中国纺织业当务之急是要进行产业升级,不能停留在“世界廉价加工厂”的位置。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继续完善产业预警机制,走可持续发展的贸易之路,真正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出现了“裤子危机”,欧盟就要求修改自己主动设下的限制,而面对一个又一个的贸易壁垒,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