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胶短纤市场生产与需求分析
前言 粘胶纤维,能与天然纤维性能相媲美,其原料来自非石油资源的天然浆粕,产品绿色环保。由于粘胶纤维为再生纤维素纤维,之所以说它是以天然纤维素高聚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制得的纤维。由于采用不同的原料和纺丝工艺,可分别制得普通粘胶纤维、高湿模量粘胶纤维和高强力粘胶纤维等。普通纤维又可分为棉型、毛型、中长型,俗称人造棉、人造毛、人造丝。高湿模量粘胶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力、湿模量,湿态下强度为22cN/tex,伸长率不超过15%,其代表产品为富强纤维。高强力粘胶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力和耐疲劳性能。 由于粘胶纤维因其吸湿好,穿着舒适,可纺性好,与棉、毛及其它合成纤维混纺、交织,用于各类服装及装饰用品。高强力粘胶纤维还用作轮胎帘子线,运输带等工业用品。粘胶纤维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纤维。之所以也使得近几年来中国的粘胶纤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粘胶短纤出现了上下游同步快速扩产的现象,也正是由于产业格局的变化给许多企业带来了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可能性。但目前国内粘胶纤维行业仍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科研开发能力弱、与下游产业应用不能有效接轨以及环保治理不能与行业发展同步等问题。能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粘胶纤维工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 国内2000-2010年粘胶短纤产能与产量变化分析 1.1粘胶短纤产能情况 近几年来,粘胶短纤行业行情非常不稳定,随着国内粘胶短纤产能的增长,行业赢利能力、产业格局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过去的年月里是供不应求,而今后有可能将出现跟涤纶纤维一样的供应过剩现象产生。据悉,在我国纺织行业强劲增长的需求拉动下,我国粘胶短纤维行业发展很快,产能迅速扩大,质量明显提高,企业规模快速扩张,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在2005-2006年期间国内仍然有不少粘胶短纤项目在建、拟建中。2000-2006年期间国内粘胶短纤产能是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的,到2006年底粘胶短纤产能将超过100万吨,6年内产能扩增幅度超过100%,特别是2004年起增长幅度加大。 由于国内粘胶短纤产能和表观需求都出现较快增长的趋势,两者的供需关系变化已经成为投资评估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悉,2006年国内在建(包括新建、技改扩能项目)的粘胶短纤产能还有21.7万吨,拟建项目产能为13万吨,预计到2006年年底国内粘胶短纤产能约在108.73万吨左右。而且在2006年初的时候粘胶短纤产能约为96万吨,尽管在建的项目中有约10余万吨的产能计划投产,但是基本是在下半年或年底才能够体现出来实际产能数据,而上半年仅有小量的技改扩能项目,因此在2006年可以投产的扩增项目并不算多。 此外,2007-2008年产能增速会出现较大回落,但仍将还有几条生产线将陆续投产。萧山富丽达集团将新增6万吨产能,预计在2007-2008年投产;山东益海公司3万吨产能预计将于2008年初投产;高密银鹰化纤股份有限公司4万吨预计将于2008年投产。到2008年末,上述在建项目全部完工投产后,全国产能将达124万吨。2008年以后,新增产能将进一步减少,新增部分也主要集中在企业的技术改造上。预计2010年,全国粘胶短纤产能将超过130万吨。 1.2粘胶短纤淘汰产能情况 据悉,由于粘胶短纤产能增长明显出现了迅速向大型企业集中的发展态势,随着大容量生产线的不断投产,国内较多小型粘胶短纤生产线必将逐渐渐被淘汰,2003-2005年总计淘汰产能13.46万吨,因此行业结构也得到了明显的优化。 随着行业内集中度的逐步提高以及大容量生产线的陆续投产,估计单线2万吨/年以下或部分2万吨/年的小型装置产能还会被淘汰,预计到2010年还会淘汰15-20万吨。预计行业的以上三个主要发展趋势,还会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同时,优势企业集中可能会进一步加快。同时,随着行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提高行业集中度的主要方式也将会从目前的自主扩建迅速转变到购并重组上来,形式可能会多种多样。 1.3粘胶短纤产量情况 自从2000年到2006年期间,国内粘胶短纤产量呈现出的是上行趋势,特别是2004年国内粘胶短纤产量上升幅度最大,同比增长20.75%。但总体看,国内各粘胶纤维生产企业规模偏小,数量较多。据行业协会统计,在全国31家粘胶纤维企业中,产能低于3万吨的企业有15家,占到全国粘胶企业总数的近一半;产能低于5万吨的企业共有23家,占到全国粘胶企业总数的74.2%。这种状况加剧了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不利于粘胶行业的长足发展。 预计2006年粘胶短纤产量将突破历年来的最高点。下表1为2000-2010年中国粘胶短纤产量情况。 由于今后几年我国纺织行业较为强大的竞争优势还将进一步显现,纺织生产和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十一五期间的增速应在10-15%之间,因此,可以预计我国粘胶短纤市场需求也会相对保持较高增速,预计到2010年,我国粘胶短纤产量将达到131万吨,需求量达到136万吨。 表1 2000-2010年粘胶短纤产量情况 [SINOTEXTABLE] 虽然我国粘胶纤维产量已经居世界第一了,但是我们粘胶纤维企业的技术水平还不是很高,我国粘胶短纤维大都为内需,从产品结构上分析还存在着生产普通常规产品居多,差异化产品产量比较少,出口量也就相对比较少,每年大约1000吨左右,特别是强力工业丝还仍然是缺门的产品。由于来料加工或品种需要,进口量每年大约为4-6万多吨。据悉,最近几年来高湿模量短纤维“MODAL”的进口量增加,其价格也上涨到了2.5-2.6万元/吨。 2国内外粘胶短纤表观需求情况 由于粘胶短纤的进出口形势在最近几年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进口粘胶短纤对国内粘胶短纤行情的影响力明显减弱,特别是随国内粘胶短纤产能扩增,进口粘胶短纤在国内市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了。 根据表2的数据显示可以看出,国内粘胶短纤的表观需求在2000-2006年之间是呈现出增长趋势的,而且基本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幅度,预计今后几年间粘胶短纤需求仍将处于增长阶段。 表2 2000-2006年粘胶短纤表观需求情况 单位:万吨 [SINOTEXTABLE] 注:*为预测数据 3粘胶短纤发展机遇和方向 3.1我国粘胶短纤发展机遇 由于发达国家逐渐退出粘胶纤维领域给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发达国家粘胶纤维的减停产,增大了我国同行业的市场空间。由于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发达国家粘胶纤维生产厂家纷纷减产或转产,如日本已于2005年全部停产,这就给发展中国家的粘胶纤维企业造就了竞争机会。同时发达国家粘胶纤维产业停产后所遗留的技术、管理经验、生产设备等,均面临转让和重新寻找合作伙伴、进行新的事业拓展问题。这给国内各粘胶纤维生产企业的引进,以此提高产品级别,抢占粘胶纤维高级产品市场,提供了大好时机。 3.2 提倡粘胶短纤企业的规模效应 我们提倡粘胶短纤企业的规模效应很重要,因为大规模的生产企业和单线能力高的生产装置,不仅能满足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而且宜于环境治理。在生产装置上,对粘胶短纤单线产能低于3万吨/年的项目要严格限制最好。 3.3尽快解决原料的瓶颈问题 目前,国内粘胶纤维行业主要原材料是棉浆、木浆,原料相对单一,供求紧张。由于国内还没有化纤用木浆生产企业,每年仍需大量进口,年进口量在30万~40万吨之间,占世界木浆贸易量的比例高达30%。用于生产特种纤维的高级浆粕,如高湿模量纤维用浆和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用浆,我国还无一家能生产。自从2004年以来,一直走高的国际化纤木浆价格使国内企业已经不堪重负。随着我国粘胶产能的不断扩大,木浆的市场缺口也在不断加大,木浆的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粘胶纤维发展的主要因素。 今后,在国内加快速生材及与浆粕生产相配套的原料基地建设,加快建立国内木浆生产基地,从而完善粘胶原料配套体系,为我国粘胶纤维工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要积极开拓原料来源,研究化纤用浆种类的研究,充分利用国内丰富的纤维素资源,开发木浆、竹浆、麻浆及竹麻纤维等。目前,国内已经有相关厂家积极开展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对此国家应加强政策扶持,加速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此外,要充分利用国外丰富的原材料资源,鼓励企业到国外建立浆粕生产基地。例如利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南美丰富的森林资源建立木浆基地,利用中亚国家的棉短绒资源建立棉浆基地等。 3.4未来粘胶纤维产品将向差异化发展 众所周知,合成纤维的出现曾一度挤占了粘胶纤维市场,如今消费时尚重新回归到天然纤维上,为粘胶纤维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粘胶纤维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正呈现出产品差别化与功能化、应用领域多元化、生产工艺低污染、低耗能的趋势。根据最近几年来国内粘胶短纤市场行情表明得知,国内大量常规品种没有给粘胶纤维企业带来效益增长点,因为常规粘胶纤维品种市场需求已近饱和,并有供大于求的趋势。同等的技术水平,类似的产品种类,使得粘胶纤维中低档产品市场竞争已近白热化。另外,粘胶纤维技术含量低,功能性差的缺陷也日益突出。 因此,今后只有生产出更多的差别化与功能化纤维才能提升产品附加值。例如,异形截面、变形纤维、超细旦、复合、着色等差别化粘胶纤维的使用将使下游产品风格更加多样化,而远红外、负氧离子、抗菌、阻燃等改性粘胶纤维的开发与应用使纤维的功能得到延伸。除了用于服用纺织品,粘胶纤维还将在非织造布、工业丝、国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这些领域是我国纺织工业协会确定的纺织行业重点投资方向。在非织造布领域,粘胶短纤维是一种重要的原料,除具有与棉纤维一样的优点外,产品外观更显平整美观,可用做医疗行业中的纱布、海绵、手术服等,还可以用作抹布,但目前我国非织造布用粘胶短纤维的质量还没有完全达到生产的要求,用于高档非织造布的仍需进口;强力粘胶纤维可用于生产帘子线、运输带等产业纺织品,不过目前我国的产量还比较低;另外粘胶基碳纤维还是航天、军事用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但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总之,粘胶纤维今后的发展潜力将更多的存在于我国目前还比较薄弱的非服用领域。 4结论 今后,粘胶短纤企业还应该依靠技术创新来寻求企业发展之路,以市场需求构想创新项目的出发点,是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最终目标。因为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在买方市场下,只有推陈出新,迅速更新换代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而为粘胶纤维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牢牢占据着产品在市场的领先地位,使得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扩大并取得高额回报。 因此,在现有情况下,如何加快企业自身高新技术开发与产业化步伐,是我国粘胶纤维企业取得长足发展所面临的最艰巨挑战。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