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头5个月美国服装进口下降而棉花、棉纱&织物出口增长
2006年1月-5月,美国服装进口(实际数据)较2005年同期下降3%,至81亿平方米,价值257亿美元,而美国鞋类进口(实际数据)增长4.3%,至11亿双,价值75亿美元。 从1月-5月,美国从中南美和多米尼加进口的服装减少(-17.5%), 其全部美国服装进口市场份额从18.7%降至15.9%。 同样,2006年1月-5月,美国织物对该地区出口较2005年同期减少13.1%。美国纱对CAFTA 国家出口增长(+28.2%),创新高。 美国纱对中国出口增长61.1%,织物对中国出口增长24.2%,出口增长很快,使得中国成为美国纱和织物的第六大出口市场。 同样,2006年1月-5月,美国棉花对中国出口较2005年同期激增267.7%,至14亿美元,占美国棉花总出口的55.6%,美国生产的每3包棉花中就有1包多棉花运往中国。 2006年1月-5月,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服装明显减少(-12.6%,至18亿平方米,价值51亿美元),原因是年初全面启动配额管制。 这些配额到目前为止对大范围产品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棉制长裤、棉和化纤内衣、化纤袜子、女士及女童棉和化纤针织衬衣和宽松上衣。 中国在非配额产品方面做得非常好,包括女服、棉制裙子、女士及女童棉外套和夹克衫。 但无论如何,中国依然是美国最大的服装供应国,2006年1月-5月,中国在美国服装总进口市场的份额为22% ,低于2005年同期的24.4%。 对中国实施配额未能挽回西半球的贸易(与支持增设配额者的说法相反)。 相反,2006年1月-5月,美国从很多其他国家(主要来自亚洲)进口的服装大幅增长,包括位居第3的孟加拉 (+17.9 %), 位居第 5 的印度 (+13.4 %), 位居第 6 的印尼 (+16.8 %), 位居第 7 的越南 (+24.9 %), 位居第 8 的柬埔寨 (+32.3 %), 位居第 9 的巴基斯坦 (+14.5 %), 位居第 12 的菲律宾 (+23.1 %), 位居第 14 的香港 (+20.0 %), 位居第 19 的澳门 (+37.5 %) 以及位居第 20 的约旦 (+13.3 %)。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