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中国纺织业:在升级与转移中发展


来源:中国纺织报     发布时间:2006-7-24 10:25:45  

《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出台前,浙江省绍兴县的一场染整革命让东部纺织产业集群的升级成为令人瞩目的事件。根据绍兴县提供的有关资料,仅仅是针对绍兴县印染行业定型机废气污染的“蓝天行动”,就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使240余家印染企业的1054台定型机全部安装了废气净化装置。其力度之强、决心之大令人惊叹。 绍兴县的做法并不是个案。江苏常熟、山东文登、广东佛山,全国的产业集群几乎都开始了一场新型革命,而这场革命的关键词就是“升级”。 众所周知,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东部特色产业集群已经成为纺织工业最活跃的经济载体。在全国上百个产业集群试点地区之中,已经有数十个地区的纺织工业规模达到300亿元以上。在产业逐渐集中的过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逐步形成,纺织产业因而焕发了无限活力。 但是,产业集群在成为强大经济载体的同时,资源、土地、劳动力成本的日益攀升,国际价值链低端地位的劣势日益明显等因素,迫使东部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区纷纷进行产业升级。在5月30日举行的全国纺织集群试点地区工作会议上,众多与会代表曾就升级问题进行过多方探讨。石狮市副市长肖汉辉提出的专业化协作,就是要使石狮形成由上游供应商、企业、营销渠道、客户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产业网络和一批专门为生产性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服务型企业,从而提高生产服务的社会化程度;常熟市副市长桑五官则提出产业辐射的理论,强调要通过对名牌的支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些不同产业集群的方法都不尽相同,但是正如《纲要》中所阐述的一样,是“依据不同地区纺织产业比较优势,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将继续深化”的有效手段。 东部产业集群升级战略的进行是当前形势下的必然选择,这也意味着中国纺织工业总体上已经进入“新的产业发展战略转型期”。《纲要》认为,这种转型不但表现为东部产业集群的升级,同时还伴随着产业布局的转移。 肇庆是广州周边的一个城市。随着广州、东莞等地纺织业的升级,肇庆成为承接转移的一个重要地区,仅仅在一年时间内就达成意向合同上百亿元。事实上,相对于东部产业向周边的辐射,纺织产业更多的转移,是表现在由东部向中西部的转移上。宁波雅戈尔将生产基地投资设立在重庆万州,上海三毛整体迁移到重庆,是这一转移浪潮的代表性事件。东部产业集群的部分企业因成本压力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对此中西部的许多省市也做好了充分准备。河南省提出“建立全国重要的新型纺织工业基地”,确定“2010年棉纺生产能力力争达到1500万锭以上”;湖北省则着力打造“千亿工程”,到2010年全省纺织工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000亿元”。在市级层面上,河南郑州的纺织工业园于今年年初投入建设,目前已经与数十家纺织企业签订了入驻协议;青海西宁也为一年一度的“青海国际藏毯展览会”在西宁城南新区建设了藏毯基地,目前也已经有数十家企业意向入驻。推进产业梯度建设,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纺织工业已经成为《纲要》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东部产业集群聚集了配套完善的上下游产业体系和较发达的市场体系;中部地区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具备了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条件;西部地区明显的资源优势,正逐步成为我国纺织工业原料加工基地。因此,东部和中西部能够形成优势互补,而正是这种潜在的互补性为集群的升级和产业的转移提供了可能性。 《纲要》中提出了我国未来五年产业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而让东部产业集群更快地升级和让中西部地区更健康地承接转移,将是这一指导思想的实际体现。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