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本土童装发展的关键年
我国拥有庞大的童装消费群体,童装市场具有极大的开拓潜力。根据有关人口统计年鉴,我国14岁以下的儿童约有3.14亿,其中城市近1亿,农村2亿多。当前我国小学在校生为1.35亿,初中在校生为5700万,校服又是童装消费的一大类项。 目前我国年产童装46亿件,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近10%,其中梭织童装16亿件,针织童装30亿件。国内共计消费童装21亿件。全国年童装消费约400亿元,占全国服装总消费的近7%,占全球童装总消费的3%。预计在今后几年,随着我国每年新生儿出生数量的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将进一步推动童装市场进入新一轮的发展期。到2010年新生儿出生数将进人高峰期,中国将形成一个庞大的儿童消费市场。加之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城镇及农村消费能力的增强,也将成为带动童装市场需求增长的因素之一。 2005年对于我国童装行业来说可谓是风气云涌,行业正处于转型期的起始年,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甚至是本质性改变,童装行业的战国时代已拉开了大幕。2006年,市场重组、行业重组成为企业发展的机遇期和关键期,将为企业在一轮洗牌竞争中脱颖而出奠定基础。 从市场格局来分析,我国童装销售的60%集中在批发市场,而在这里销售的产品多数没有品牌,多属中低档产品。从产业格局来分析,童装产业的进入门槛较低,最近几年企业数更是急速增长,以中小企业为主,在4万多家的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不过几百个,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仅有十几个,超过5000万元的大概有几十个。虽然单个企业的实力仍显不足,但我国已形成了几个童装产业集群地区,它们是聚集了2300多家童装企业,年产值35亿元、占全国童装产值的1/3。 我国童装市场正在逐步由“数量消费阶段”转向“品牌消费阶段”。2006年中国本土童装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性的一年。2006年童装业可能会出现两大特点:首先是新的市场品牌格局将逐步形成,个别品牌的市场忠诚度有所确立,行业主导力量也将显出雏形,行业洗牌初见分晓;其次是国内市场中低档产品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同质化产品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价格攀升可能性不大。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