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中国纺织品如何借道埃及出口美国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6-7-11 9:07:52  

在许多人看来,“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无异于相同品质全球最低价的代名词。今天的埃及,希冀借四大共同市场的门户优势构筑一条无形的“运河”,以化“MADE IN CHINA”、“MADE IN INDIAN”为“MADE IN EGYPT”。 合格工业区:以出口美国市场零关税吸引外商投资 设在合格工业区(Qualified Industrial Zone,QIZ)内的服装加工厂Indo Med Garments是一家印度投资的企业,从埃及当地和以色列采购原材料,生产的成衣主要出口美国市场。 “从埃及出口服装海运到美国,通常需要18天,但是,如果从中国出发海运到美国,大约45天。即使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在埃及加工,再出口到美国市场,也才需要39天的时间。”Indo Med Garments的总经理Lisa Jordan说。这种对于时间的计算听起来像是在埃及投资服装加工厂的恰当理由。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尽管埃及7000多万的人口规模并不能算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对亚洲企业也并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因为其在世界商业版图中的战略位置——扼北非、中东和欧洲的交通要冲,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与地中海,特别是对外签有含各种优惠政策的多边和双边贸易协定,在对其纺织品出口市场给予保障的配额制度取消之后,贸易协定仍然使其拥有很大的出口国际市场的空间。就拿Indo Med Garments所在的QIZ来说,2004年12月14日,埃及和美国、以色列签订了合格工业区(Qualified Industrial Zone,QIZ)协议。协议规定,凡在埃及的特定区域内,由埃及和美国共同确定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只要含有11.7%的以色列材料或服务成分,在出口美国时可享受零关税,在配额取消之前的阶段还免配额。据了解,QIZ协议执行比较灵活,它允许埃及企业先出口,再定期核定其生产成本结构是否含有以色列的材料,一个季度核算一次。美方不要求提供产品的详细介绍、不进行额度限制,只要产品上注明“MADE IN EGYPT”即可。因此,企业出口美国的第一批服装并不一定含有以色列原料,而只需在今后的一个季度中陆续购买以色列的材料使总的比例大致达到11.7%就行。目前大开罗地区、大亚历山大地区和苏伊士运河北端的塞得港等地的7个工业区已经成为QIZ,400多家企业拿到了美国政府确认的出口资格证书。 除与美国的协定之外,埃及和欧盟也有类似“合格工业区”的“自由贸易区协定”。Lisa Jordan就多次强调这种免税政策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她表示,在埃及加工好的服装,除发往美国免税外,发往地中海国家也同样免关税。企业还可以享受大阿拉伯地区优惠贸易协定,相互贸易可以免关税。 贸易协定:强化四大市场门户地位 首先是和欧盟的合作伙伴协议(Egypt-EU Partnership Agreement)。1977年,埃及与欧共体开始了初步的合作。与欧盟的谈判从1995年启动,2001年6月达成。该协议的贸易部分规定:部分埃及工业品进入欧盟免税,自2004年1月1日起开始生效。由于欧盟的扩容,协议的适用范围大大拓展。 其次是东南非共同市场(COMESA)自由贸易协定。COMESA于1994年成立,埃及于1998年加入,现成员包括安哥拉、布隆迪、喀麦隆等20个国家。2000年COMESA达成新的自由贸易协定,规定到2006年实现区内贸易零关税的目标。埃及正计划在COMESA框架内建设一条新的海运线,从亚历山大港直至南非。 第三是大阿拉伯自由贸易区(GAFTA)协定。GAFTA于1998年1月1日正式生效,规定在10年内逐步实现阿拉伯国家内部贸易的自由化。GAFTA共有埃及、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等17个成员国(地区),经济总量达6000亿美元,人口约2.7亿。由于一些成员国的意见难以统一,埃及开始以和各成员国签署双边协定的方式推进这一大市场的进程。大阿拉伯共同市场真正实现的一个障碍是产地证原则尚未正式确立。 贸易协定的签署带来了明显的实际效果。今年一季度在对美国出口纺织品和成衣的国家中,埃及排名第25位,纺织品出口总额1.825亿美元,占埃及对美国非石油产品出口的50%,其中从合格工业区出口1.225亿美元,占该季度埃及向美国纺织品和成衣出口总额的67%。 借船出海:缓和关系,四两拨千斤 最近两年,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发起数起一反一保案件,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谈判亦升格为部长级。为应对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遭遇的前所未有的困境,缓和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加快对外投资的脚步成为中国纺织企业面临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对中国企业来说,掌握好埃及渠道,无异于同时推开了通往欧洲、阿拉伯国家、非洲、美国四大市场的大门。在COMESA和GAFTA中,尽管有不少欠发达国家,但提供了一个人口规模总和超过6亿的潜在市场。即使不以其为消费品的主要销售市场,把其作为能源与原材料的采购基地,潜力也非常巨大。把“MADE IN CHINA”变为“MADE IN EGYPT”,可以规避中国和欧盟、美国连年来的贸易摩擦和反倾销事件。 据埃及投资部统计,截至2005年12月底,中国企业和公民在埃注册登记建立的合资、独资企业共186家,投资额2.21亿美元。投资领域主要分布在纺织服装、化工、工程、食品等行业。时任中国驻埃及大使馆经商处公使衔参赞崔明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专访时介绍,目前中国纺织企业在埃及已经有较为成功投资的案例,为埃及的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解决就业方面尤为突出。苏伊士特区投资的第一个生产型项目白玫瑰针织成衣项目,为当地解决了100个就业机会。另一家企业——尼罗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由上海大龙制衣公司和江苏舜天集团于2000年10月合资在塞得港自由区注册,总投资250万美元,生产的服装产品全部出口美国,现有中方员工36人,埃及员工500多人。2005年生产服装15万打,销售收入500万美元,进出口总值750万美元。2006年工作目标是生产梭织服装20万打,针织服装5万打。“像埃及这样经济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势头强劲,与中国贸易互补性较强,是未来中国扩大贸易总量的突破口。”崔明谟强调说。 有消息称,部分埃及纺织企业最近表示希望进一步扩大“合格工业区”范畴,特别是将上埃及地区纳入合格工业区。而美国计划在2013年之前与整个中东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