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纺机业:低成本,关健在于少而精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6-7-3 8:55:58  

在“十五”期间,我国生产的清梳联设备,通过对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使国产清梳联设备的成本不仅大幅度降低还出口到东南亚。    一项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究竟能对行业的发展产生多大的影响?在本世纪初,由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研制开发的“三釜流程装置”,在工艺上缩短了流程,在使用燃煤加温时可准确控制温度,在企业技术改造上可大大降低投资。围绕着化纤生产工艺,该院的技术人员通过自主创新,在聚合技术、抽丝(长丝和短纤)、卷绕成形等关键技术实现了设备的国产化,使我国涤纶成套设备与国外相同设备相比,成本减少80%以上。江浙一带的生产成本低,关健在于搞单而精、而不搞大而全;搞于少而精、而不搞大而全。在我国,做配件的厂很多,大部份配套件均可在协作厂找到,而且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绝对保证零配件的质量前提下办到。倘若一个工厂,大而全,什么都想依靠自己的设备、技术、原材料来操作,说是大而全其实并不全。不是设备利用率低,技术不精致,就是原材料备不齐全、流动资金转不灵,落得最后的生产成本自然要居高不下。 现在江浙人做产品的便利性更强了,几乎一些基本的原器件都有现成的配件厂家做,拿来就能用。制造总厂又不用多占流动资金,劳力,又不用添置设备及专业的技术人员,生产成本自然就低了。而配件厂单一做配件生产量大,人员技术精干,设备利用率高,原料备的齐且量大还价优,生产出的零部件,质优还价廉,非一般的专业厂所能为的。江浙的优势就在这里。 低成本,也是国外对手的对策    成本的减少,竞争力的增强,让我们的企业得到了实惠,同时也使国外的竞争对手不得不考虑相应的对策。首先外商在中国市场找不到高效率的当地供应商,那么在中国设厂的企业就只能大量进口零部件。这样,它们就必须承受各种额外的成本,如进口关税和航运费用,并且货物在远程运输途中遭到耽搁的风险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瑞士/瑞典工程集团ABB(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路义普(PeterLeupp)介绍说:“在中国当地购买部件,企业可以节省20%至30%的部件开支。”其次,假如外国部件供应商在技术上领先,而中国竞争对手一时还无法企及,那么这些外国企业就能保持竞争优势,至少在中国人赶上之前会是如此。第三,中国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较低的人工成本,说明了为什么这么多的西方部件制造商正纷纷涌入中国,尤其是在制造之业。这些西方供应商在中国进行生产,能更靠近客户,也有助于提高中国整体质量标准。这一决策让欧洲的数家供应商却从中得利,并借此发挥了自身的技术优势,证明它们的劳动力成本尽管高出许多,但它们的产品还是比任何中国厂家制造的都要好。比如英国的一家公司,每年向中国工厂的铸造车间提供大约40个高科技模具,因为在中国找不到能够达到质量要求的当地厂家。而该公司所生产的小型橡胶密封件,其单价仅为25便士(合45美分)。    低成本,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 目前,对于大多数的中国纺机企业来说,关键成套设备的成本必须降低。这是因为产品的性能和成本好似一对永远相伴且相悖的矛盾一样,性能改进,成本就肯定增加,但市场竞争需要降低成本。面临两难的抉择,一些纺机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以制定符合自身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过去我们的纺机企业一直靠产品的产量使其成本降低,但现在我们的企业需要将目标转向如何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优化设备的各种用途。现在亚洲市场正在增长,纺机设备的开发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因此,目前关键要考虑如何将新技术运用产品中,并使其性能效果更好,而且成本更低,或者是为新技术寻求新的应用领域。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