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童装前景看好 质量尚待提高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6-6-30 9:46:12  

前不久,广东省有关部门抽查了广州等6市22家商场、超市、个体户销售的儿童服装商品91批次,合格率仅为34.1%,在检出的不合格产品中,9种产品被检出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超标。一时间,关于广东出现“致癌”童装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对童装质量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业界认为,童装产业今后必须增强质量意识,加大质量投入,把好把严质量安全关,方能成就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产业现状形成集群 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陈大鹏介绍,十几年来我国童装产业发展很快,市场需求迅速扩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童装企业4万多家,从业人员达到20万~30万人。 中国服装协会提供的《2005年中国童装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年产童装46亿件,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近10%,其中梭织童装16亿件,针织童装30亿件。国内市场的童装消费量为21亿件,消费总额约400亿元,占全国服装总消费的近7%,占全球童装总消费的3%。 从市场格局来分析,我国童装销售的60%集中在批发市场,而在这里销售的产品多数没有品牌,多属中低档产品。这与我国城镇及农村市场的童装需求快速扩大有关。据统计,近年来城镇居民对童装的消费量呈上升趋势,年增长率高达26.5%。 从产业格局来分析,童装产业的进入门槛较低,最近几年企业数更是急速增长,以中小企业为主,在4万多的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不过几百个,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仅有十几个,超过5000万元的大概有几十个。 可喜的是,虽然单个企业的实力仍显不足,但我国已形成了几个童装产业集群地区,它们是聚集了2300多家童装企业,年产值35亿元、占全国童装产值的1/3,已培育起一批品牌的广东佛山;现有童装企业5000多家,年产童装2亿件(套),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22%的浙江湖州织里镇,以及童装产业基础较好、发展较快,集群效应初现的浙江温州永嘉县瓯北镇和福建石狮凤里镇。 产业前景广泛看好 我国拥有庞大的童装消费群体,童装市场具有极大的开拓潜力。根据有关人口统计年鉴,我国14岁以下的儿童约有3.14亿,其中城市近1亿,农村2亿多。当前我国小学在校生为1.35亿,初中在校生为5700万,校服又是童装消费的一大类项。据测算,2005年以后,我国每年的新生儿出生率将保持一定比率的递增,到2010年,新生儿出生数将进入高峰期,在现有出生数的基础上增加一倍,将形成庞大的儿童服装消费市场。加之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城镇及农村消费能力的增强,也将成为带动童装市场需求增长的因素之一。 我国童装市场正在逐步由数量消费阶段转向品牌消费阶段。中国服装协会童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嘉认为,2005年是我国童装业进入转型期的起始年,产业、市场、产品、企业结构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据预测,今年童装业可能会出现两大特点:首先是新的市场品牌格局将逐步形成,个别品牌的市场忠诚度有所确立,行业主导力量也将显出雏形,行业洗牌初见分晓;其次是国内市场中低档产品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同质化产品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价格攀升可能性不大。 分析认为,今年童装业的重组之风将席卷全国,这将成为有品牌基础、有质量保证的童装企业关键的发展机遇期,未来几年里必将有一批童装企业在这一轮洗牌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些不重质量、以质低价廉产品冲击市场的企业应被淘汰出局。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05年1月1日在生产领域正式实施、2006年1月1日在流通领域全面实施以来,各级质量技监部门、机构加大了宣传和监管力度。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孟令秀介绍说,在该中心近年来收到的企业委托检验中,只测试出两个品种的童装产品在胶印部位存在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在2005年6月国家监督抽查的童装产品中未检测出含有有害偶氮染料的产品,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在流通流域含有有害偶氮染料的产品为数并不多。 2003年~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连续4年下达了童装产品国家监督抽查任务,由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对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的童装产品进行随机抽检,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和产品标准进行检验。 孟令秀认为,整体来看,大部分童装企业还是重视了面、辅料选择和产品做工等方面的质量把关,童装产品选材日臻考究,加工质量不断提高。但从抽查结果来看,童装产品质量合格率偏低,存在问题较为集中。2003年抽查检验出来的主要问题是甲醛含量超标,2004年抽查检验中发现产品外观缝制质量问题较多;2005年抽查检验中pH值不符合标准的问题较为严重;2006年抽查检验中最突出的问题产品的染色牢度不合格。 由于童装所需设备简单,技术要求不高,投资规模不大,投资回报相对乐观,一般的童装企业准入门槛较低。这使得我国童装产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100人以下的生产规模成为童装企业的主流,个体投资的家庭式生产仍占主体地位,大量以批发市场销售为主的劣质、低档、无品牌产品涌入市场。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陈大鹏坦诚地告诉记者,正是由于我国童装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产品销售多数在批发市场上销售,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自从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出台以来,中国服装协会一直开展各种形式的标准宣传贯彻活动,力图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促使服装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加大质量把关力度。 强化监督重中之重 广东童装质量抽检事件应当引起童装乃至服装产业的足够重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童装产品的质量关、安全关是否把好把严,事关童装这个前景被广泛看好的产业能否健康、良性地发展下去。而要想真正提高整个童装产品的质量,确保产品的安全,至少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亟待提高,产品按规定及时送检。 据了解,童装企业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意识亟待提高。一些企业不注重面料辅料及成品的及时送检和按批送检,一些企业甚至没有完全了解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以及国家涉及童装质量的相关标准的规定内容。 专家因此特别提醒,企业在选定面料辅料后一定要依据童装产品的质量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检验,达到标准要求的面料方可投于生产,不达标面料应在投产前进行必要处理,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其次,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目前我国对童装产品的质量监管主要由两个部门负责,一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部门负责在生产和销售环节对产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抽检;二是国家工商部门负责对流通环节的产品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检查。分析认为,由于当前童装企业规模偏小,企业质量意识不强,通过加大监管力度及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罚力度,用外力促使企业、商家增强质量安全把关意识,从而提高童装产品的整体质量,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另外,行业协会也应发挥一定的作用,通过各种活动宣传国家相关标准,组织童装企业参加质量规范、管理方面的培训、沟通。 此外,国家相关标准建议尽快实现统一。据孟令秀介绍,染色牢度作为这项常规指标,是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我国纺织产品的质量问题。由于服装产品标准与面料产品标准在考核色牢度这一指标中未能达到统一,尤其是2000年以前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比如面料产品标准湿摩擦色牢度低于服装产品标准的色牢度,更是远低于童装产品标准了,也就是说面料合格,做成服装后用服装产品的标准来考核就可能不合格。这种没有在标准源头上达到统一的情况,对童装产业影响颇大,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将其统一起来。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