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中国制造”谁来造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6-6-26 11:50:29  

我国制造业居世界第四位,虽产量大,但品种少,档次低;虽制造企业多,但规模小,人均劳动生产率低,效益差;虽出口量大,但真正打上“中国制造”的并不多,具有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更是凤毛麟角。目前,我国一方面产业工人过剩,另一方面又严重缺乏既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又掌握高超劳动技能的高级蓝领工人。 近几年,当越来越多的产品打上“中国制造”的字样走向世界各地时,世界为之震惊,国人为之骄傲。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出口产品是靠大规模资金投入、劳动密集型、廉价劳动力、粗加工、技术含量低、品种档次差、价格低廉、消耗能源、损失环境为代价的。究其根源,我国工人队伍虽然总体数量大,人力资源丰富,但普遍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差,而真正掌握高技能的复合型技术工人又是少之又少。 “制造大国”并不等于“制造强国”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近20年,尽管制造业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时有起伏,但始终在40%左右。近几年,又发展到接近50%。我国财政收入的近一半,商品出口和外汇收入的3/4均来自制造业。目前,我国已有100多种制造产品的产量跃居到了世界第一位,另一些产品的产量也都在世界排名中居显著地位。 在为巨大成绩充满自豪的同时,另一种情况却不容乐观,我国制造业还属于粗放发展阶段。尽管“中国制造”的很多产品占据了世界总产量的重要比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从技术创新能力看,美国等发达国家98.4%的典型产品技术源于本国研发,而我国只有43%。制造业新产品贡献率美国达到52%,而我国只有5.9%。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只有50%多一点,但全社会固定资产中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光纤制造设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石油化工设备的80%,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车、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左右被进口产品所占领。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表明,全国大中型企业的1180种主要专业设备中,达到先进水平的仅占26.1%。我国机床生产企业年均产650台普通机床,而日本精密机床公司一家的年产量就达4500台。装备水平如此之低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装备制造业自身的技术水平低下。 我国机械电子产品的出口额大多是单价低、附加值低的产品。出口30万台彩电,只相当于美国出口一架波音民航客机的价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已排在了世界第三位,移动电话数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元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6成以上需要进口。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家制造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技术密集型产业极为少见。 从近几年的出口情况来看,不少出口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还比较低,总体规模仅相当于一些发达国家的1/5。而真正打上“中国制造”的,却为数不多。我国所承接的产品加工,绝大部分是国际分工中的劳动密集型部分,即便是出口到发达国家,也往往被人家当成半成品,然后再进行深加工,重新包装,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其中,许多又被我国重新进口了回来。 工人数量大但高素质蓝领少 人是最宝贵的资源。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拥有1.4亿名产业工人,其中,技术工人为7000万人,居世界各国之首,令许多发达国家叹为观止。 但是,我国技术工人素质状况不容乐观。高级工只有245万人,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5%,与发达国家高级工所占比重相差36.5%。目前,全国拥有技师100余万人,约占技术工人总数的1.4%,约占职工总数的0.4%。发达国家则分别占20%和10%。高级技师少得更加可怜,全国只有7万多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0.1%,约占职工总数的0.05%。更为严重的是,目前,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平均年龄普遍在52岁以上。技术人员少,年龄老化,已成为我国制造业的新隐忧。 近几年,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制造企业相继出现了技师提前退休,跳槽外流,技术失传,人才断档现象的发生,使本来就缺少高技能技术工人的制造企业雪上加霜。 技术工人素质低下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我国企业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只有70%,每年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左右。一份资料显示,我国花巨资引进的先进设备,只有极少数技术工人通过培训能够操作。由于受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不高的影响,引进设备平均利用率只有70%左右。如我国手表企业的工人,用瑞士手表生产企业一样的设备和部件组装,结果,手表质量却相差甚远。我国引进的汽车装配生产线也是一样,同样的零部件经过我们的工人组装,各项性能检测,就是不如国外同样品牌的汽车。形成了一流的产品设计,没有一流的技术工人,操作不了一流的设备,生产不出一流的产品。 培养高素质的蓝领任重道远 “中国制造”靠谁来造?答案自然是靠中国的技术工人!但是仅仅依靠目前数量惊人、低技能的劳动大军,是不可能实现我国步入制造强国的壮举的。高级技工和技师的严重匮乏,已明显制约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据专家预测,今后几年,我国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将增加25%,并且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将持续走高。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的需求量将翻一番。值得关注的是,加快培养一大批既懂现代技术,又具有高水平操作技能的技术人才,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汇同教育部、发改委、国资委管辖的中央大型企业等联合启动“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内容包括依托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管理规范和效益较好、知名度较高的100家企业和100家相关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一些重点职业领域的培训工作。 但仅仅这些还不够。全面提高我国技术工人素质,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既需要职业技能学校与企业携手联合加快培养,形成优势互补共进,也需要技术工人本身加强自我学习和锻炼,更需要全社会给予极大的关注!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