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关于提高我国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6-6-22 14:33:58  

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处于成熟阶段的产业集群尚少,但许多地区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都出现了类似产业集群的现象,如广东的专业镇、浙江的块状经济等,它们处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期阶段。从地理分布看,这些集群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苏等沿海省份,其他省市也有零星分布。 广东省是我国产业集群相对集中的地区。据统计,广东省经济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的专业镇有160多个。在这些专业镇中,以工业产品为主的专业镇大约占了90%以上。2003年,这些专业镇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占广东省工业总产值的近1/3。 浙江省以专业化分工为特点的“块状经济”也十分活跃。据浙江省经贸委调查,2003年全省工业总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有149个,工业总产值合计1万亿元,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2%。 福建省已初步形成了60个不同规模的集群,总产值3800亿元左右,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2%。其中,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的集群有11个,工业总产值达2200多亿元。 江苏省产业“集群化”推进也较为迅速,现已形成各类集群约110个。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5320亿元,相当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近40%。 从行业构成看,我国的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化纤纺织、丝绸纺织、制衣、制鞋、电子、信息、医药、塑料、汽摩配件、精细化工、五金制品等行业。其中,轻纺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分布最为集中。 在纺织行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已经确定了三批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和特色城(镇)作为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试点的37个市(县、区)、52个镇的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纺织经济总量的30%。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在珠三角地区,现已形成了珠江东岸的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和珠江西岸的家电制造业两大集群。其中,由广州、深圳、惠州、东莞4市组成的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其电子信息产品产值占广东省的70%以上,已成为亚洲电子信息业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在长三角地区,上海浦东微电子产业带聚集了中芯国际、宏力、英特尔、IBM等知名企业,建成或在建的微电子项目达到66个,投资总额80多亿美元,占全国的1/2强。沿沪宁高速公路形成的宁沪信息产业带,则集中了江苏省80%以上的信息产业产值和15%的工业总产值。 产业集群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原因 1.创新和合作意识淡薄。目前,我国多数产业集群还只是同类企业的简单“扎堆”,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小而全”的倾向。企业创新意识淡薄,企业间合作和交流较少,且缺乏信用。在许多工业园区,企业之间也缺少有机的产业联系、功能分区不明确。 2.自主创新投入不足。我国的产业集群大多是从农村发展起来的,企业起点低、规模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开发资金严重不足。尤其是金融担保和风险投资机制的缺乏,中小企业贷款困难,融资成本较高,也影响了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 3.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影响。跨国公司为了保持其垄断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控制在母国。在外资驱动型的集群中,企业要进行自主技术创新面临着较大的制约。 4.缺乏良好的创新环境。目前,大多数集群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无法为企业提供公益性产品开发、信息咨询和其他配套服务。而金融担保体系不健全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缺少创新启动资金,研发能力受限。即使一些集群设立了研究开发中心,由于专业人才缺乏,技术人员水平不高,因而“仿制”比例高,自主设计和开发产品数量少。 5.缺乏创新人才。在许多传统产业集群,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产品设计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导致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企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导致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劳动力技能基础。 6.知识产权保护重视不够。一方面,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跟风仿效之风盛行,模仿多于创新产品,低水平重复与无序竞争现象突出。随着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严格,我国产业集群进行自主创新的压力将日益增大。另一方面,一些新发展起来的名牌企业不注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如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中的“七匹狼”、“九牧王”、“柒牌”等11个知名品牌被境外抢注,为企业开发国际市场、创建国际品牌增加了障碍,提高了成本。 7.品牌开发力度不够。我国产业集群生产的许多产品,大都是采取“贴牌”或通过外国贸易公司出口到世界各地,集群内的不少企业都是在为国际品牌打工。 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现有的高新区、大学科学园和软件园等为载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推动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对集群内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国家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例如,对集群内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活动可考虑给予加速折旧、税收减免优惠;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贴息、投资扶持等措施,推动集群内产学研紧密结合;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公司,促进风险投资的产业化和社会化。 2.促进低成本型集群向创新型转变。产业集群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一是低端路线的低成本型集群;另一是高端路线的创新型集群。目前,我国的产业集群大多属于低成本型集群,产品档次较低,难以进入高价值市场。为此,要强化技术创新推进柔性生产,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创新型转变,走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的道路。尤其是对于那些以“贴牌”为主的集群,要推动企业从OEM方式(没有自我品牌的产品开发和制造)向ODM方式(自主产品设计和营销)转变。 3.鼓励集群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要鼓励集群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广泛吸引各种人才尤其是归国人员,并采取多种形式建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同时,要鼓励发展专业化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吸引跨国公司在集群内设立研发中心,鼓励本地企业与外资建立合资研发中心。此外,要完善金融担保、风险投资和创业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和配套服务,缓解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面临的资金矛盾。 4.搭建技术创新的公共平台。鼓励采取多种模式,在产业集群内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强化信息服务、产品开发、设计示范、培训服务等功能,搭建关键共性技术和行业技术支撑平台,支持和服务于整个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活动,特别是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要建立科技成果转让交易市场,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积极培育投资咨询、市场研究、技术信息服务、专利代理、法律服务等中介组织。 5.实施产业集群品牌工程。一是强化技术创新,推进集群形象建设,逐步在全国培育一批有深厚技术创新能力支撑的区域集群品牌。二是鼓励集群内现有“帖牌”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支持现有知名品牌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三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打击仿冒,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