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知名企业家眼中的中国服装下一步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6-6-19 8:52:46  

当他们开始畅谈自己所在行业的未来之时,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个别企业的发展动向这样简单,而是其通过多年历练后对于行业的一种前瞻性的预测以及他们的预言在未来是否能够得以应验的猜想。 6月6日,北京服装学院科技报告厅内,一场由全球CEO网、北京服装学院共同主办的“CEO畅想未来百题演讲第三场专题活动”,在众多北服学子以及媒体们期待的目光中召开。 北京白领时装有限公司CEO、依文企业集团总裁、派克兰帝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等众多企业的老总成为这场活动的“主角”。作为当晚活动最为惹眼的三家企业,他们分别来自女装、男装、童装三个不同的领域。在他们的身上分别被赋予了连续多年市场销售排名第一、业界领军品牌、中国服装年度大奖获得者等荣誉的光环。当他们开始畅谈自己所在行业的未来之时,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个别企业的发展动向这样简单,而是其通过多年历练后对于行业的一种前瞻性的预测以及他们的预言在未来是否能够得以应验的猜想。 中国童装:自身整合后的“攘外政策” 派克兰帝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建凡在童装领域摸爬滚打的十余年中,行业经历的某些现象我认为值得大家深思:首先,在2001年是国内童装市场“插班生的尴尬”——众多资金雄厚其他行业的“巨头”纷纷“试水”童装带来一片繁华,然而事实证明,只有专业团队、人士才能把童装做好。其次,在2003年后,出现了“留级生风波”——某些体育品牌和成年品牌开始向儿童品牌延伸。这些品牌已拥有了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加上专业化的服装运作能力,使得稍有一丝稳定的童装市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残酷竞争。 有人曾问我:你究竟用什么办法把孩子的心抓住?我的回答是:如果我真正能琢磨出来如何抓住孩子的心,大概我已经做到华人首富。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孩子的兴趣爱好将更加广泛与多变,他们的文化观存在着强烈的边缘性与多元性,这一切给童装企业进行新一轮产品的研发带来更多的困难。 我认为中国童装市场的未来,除却产品应更具安全性、环保性这一不争的事实外,童装产品的设计应当开始有个性化的意念。个性化关注儿童的“硬”需求,创造性发觉儿童的“软”需求。由于中国的文化同质化的趋势,童装设计地域性的特点会被越来越削弱。 在做好企业自身治理后,我想中国的童装一定要做“攘外”的考虑。中国童装企业一定会做出国际化、世界性的品牌,只有具有这样的概念,再回头来整合国内的童装产业,这样的企业才更具竞争性。 中国女装:不要等到流失才行动白领时装有限公司CEO董震宇我加入“白领”已整十年,从北京服装学院毕业之后,我经历了从服务员、店长,到管理岗位,一步步的职业角色的转变。其中感受到的就是要保持一种意念不变,这样才是风格的延续。一个品牌同样如此,要秉承这种思考和经历来为顾客服务。对于情感营销方面,我觉得中国人是最容易报恩的,你敬他一尺他会还你一丈,这也是每个经营者能够体会到的。并且,最为有效的服务细节就是“用穿越灵魂的方式打动顾客”。 对于一个品牌来说,你所要做的不是非要等到原有顾客流失以后才去反省,作为团队的管理者心中随时都要有紧迫感。在“白领”有一个CRM小组来负责研究对客户的资源管理。他们把面对现有的6万名顾客以及等待品牌继续挖潜的更大范围客户的购买力,作为小组研究的课题。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和最赚钱的企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无论如何选择,企业现在所做的事情全是为它的未来打基础。 中国男装:管理是一场要打的硬仗北京依文集团总裁夏华在近十个年头中,更多的中国服装企业是在为生存而劳作,为了改变命运而拼搏。可以这样讲,当业内很多人选择这个行业的那一刻起,大家的出发点并非完全出自个人爱好。然而到了今日,再谈中国服装未来的时刻,应当说现在的我们已经到了敢想未来的时候了。因为就服装产品本身而言,中国男装这十年就是在“飞”。 从某一角度讲,中国服装的营销是最敢花钱的,然而,我们在营销上却缺乏创新和智慧,因而不能将所有问题归结为企业的发展步伐。我认为中国服装企业最大的瓶颈就是管理和创新。 论营销我认为本土企业从一开始就有优势,意大利服装在中国、法国服装在中国卖的是同一类人——中国男人。而谁又有我们更了解本土的男人呢?那只有我们自己。 在营销方面,其实我们从一开始就已经胜了,但是我们最致命的弱点是什么?中国服装企业有多少是管理成型的?有多少是有严肃制度的?又有多少是能够将之拿到层面上谈的?管理是一场硬仗,管理需要高素质员工的共同联合体的快速运转,而不是靠老总的个人魅力能够解决的问题。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