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合约再聚人气 郑棉有望见底回升
日前郑州商品交易所修改 棉花期货合约,幅度之大比较罕见。结合2002年大连豆粕修改合约后价格走势,可以预计,郑棉吸收的资金将大幅度增加,价格也有望走出上涨步伐。 2006年5月31日郑商所公布了《关于修改棉花期货合约、部分细则及管理办法》的通知,此次规则的修改涉及“合约的设置:由现行12个合约减少到6个;保证金及涨跌停板幅度的限制:保证金降为5%,涨跌停板幅度降低为3%;及新的标准仓单管理办法。”可以看出,此次规则的变动之大,是近几年比较罕见的,可以与之类比的,只有2002年大连豆粕合约规则的全面调整,而豆粕期货正是在那次全面调整之后才逐步活跃。 国内期货品种发展的历程显示:“一个期货品种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借助一定的市场契机”。比如,国内豆粕期货的成长壮大就是交易所把握住了一个很好的市场契机,即在2002年豆粕从底部开始启动之前,对交易规则作了更加符合市场需要的修改,有效吸引了外部资金的介入,并借助2003年豆类大牛市,一举成为最受瞩目的品种。笔者认为,此次棉花合约规则修改的时机也非常理想,很有可能选到了国际棉价探明长期底部的“节骨眼儿上”。 纽约棉花“V形反转” 过去两周,纽约美国棉花期价大幅上涨,美棉综合指数从5月22日的低点50.56美分飙升至目前的55.30美分,成功收复了春节之后本轮下跌幅度的三分之二。其重要意义何在?众所周知,期货价格之所以有“预期”性,是因为有势力强大的投机力量存在,在成熟的国际期货市场上,这些投机力量的主体是在金融市场上跨行业运作的金融资本:即各类大型基金。这些资金的决策者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其行为具有“超前性”,敢为人之不敢为,经常成为市场的先知先觉者。在重要的历史性顶部和底部区域,这些投机资本总是以超人胆量,大幅推高或打压价格,在基本面尚未出现明显变化之前,就将价格改变的面目全非。这一阶段的行情变化给投资者尤其是“现货商”的感觉是,“不可思议、无法理解”,作出这样手笔的人不是天才,就是疯子。由于基本面没有改观,因此,在拉升之后价格再度陷入长期的震荡和回落,但无论怎样,价格无法再创新低,经过充分整理消化之后,价格开始步入真正的主升浪行情,或主跌浪行情,只有这时基本面的变化才逐步呈现在人们面前。1999年9月纽约黄金期货价格“不可思议”的短期单边暴涨,以及2005年2-3月CBOT小麦的暴涨,均是明显的例子。 国际棉市需求赶超供给 商品价格的牛熊循环根本上取决于基本面的供求关系,而后者的重点是未来供求关系的变化趋势,而非目前现存的供求关系状态。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是依据基本面进行投资决策的典型代表,其超前的投资眼光关键在于他能够把握供求关系未来长远的变化趋势,虽然商品期货的基本面因素纷繁芜杂,但最根本的一条是商品的供求关系不论是处于“供给赶超需求”时期,还是处于“需求赶超供给”时期,如果是前者,价格必然走入“熊市”;而如果是后者,价格必然走入“牛市”。目前可以看到,全球棉花资源非常充裕,美国、印度等棉花出口国争相低价抢占市场份额,国内现货市场也非常沉闷,但却是处于需求赶超供给的时期,近几年世界棉花产量较高,库存处于高位,给价格造成很大压制,但消费刚性增长,且今年消费的增长速度仍高于产量增长速度,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上周四的最新报告显示,06/07年度世界棉花需求量增加3%,将达到纪录高点2570万吨,产量预计持稳于2500万吨,需求增长再次超过产量增长,月度报告显示世界棉花库存预期亦将下滑。因此美棉4月份的低点成为一个长期底部的可能性非常大。 国内棉价涨幅严重滞后 首先,虽然国际棉花期货交易活跃,价格持续走高,但国内价格却沉闷异常,尤其是郑棉期货价格在整个5月份滞涨滞跌,波幅极小。在美棉发出见底信号时,郑棉丝毫不见动作,究其根源,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国内外现货价差处于较高水平。从国内外现货价格对比图可看到,内外价差还在1800元左右,处于相对高位;而从历史上看,国内棉价的启动,通常在内外价差缩小之后,国内相对高启的现货比价使国内棉价的启动受阻,因此目前仍需等待两者价差的缩小。 其次,郑棉期货价格的投机力量严重不足。可以用持仓量与交易所仓单的比值“投机率”来衡量投机力量的强弱,从投机率与期货价格的变化来看,投机率上升价格上涨,投机率下降价格下跌,目前国内市场投机率一直处于低位。如前所述,投机力量是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而国内期货市场投机力量的缺乏使期货价格被动跟随现货价波动,失去了“预期”作用。期货市场的总持仓规模超过现货规模时,期货价格才会具有金融属性,而金融属性越强其“价格发现”的功能发挥越充分。 综上所述,郑州棉花期货合约规则的修改,对提高郑棉市场的投机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规则修改的时机又正好选在了外盘见底之际。如果交易所后续宣传和推介方法得当,极有可能成为郑棉期货发展壮大的一个契机。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