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我国纺织业应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国际合作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6-5-31 11:19:12  

当前我国纺织业发展面临较好的内外部环境:国内经济运行的良好态势为纺织行业创造了有利的投资环境、开放环境、结构调整环境、产业升级环境;国际经济处于复苏阶段,而且正值取消配额过渡期第三阶段(2005年是取消配额后的第一年),这些因素为我国纺织行业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国际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纺织工业大步融入世界市场 “十五”是我国纺织行业发展最快、步子最大的五年,纺织行业纤维加工总量从2000年的1360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2600万吨,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35%左右,不仅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而且建立了稳固的纤维原料基础。 目前我国棉花年产量占全世界的24%左右,纺织行业自产化学纤维从2000年的694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680万吨,增加一倍半,自给率达到95%。2005年纱产量达到1380万吨,比2000年增长一倍多,年均增长近16%,其中2005年增长24%。 与此同时,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户数从五年前的1.94万户增加到去年的3.5万户,资产总额增长60%以上,2005年产值达到3万亿元。 过去五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从530亿美元增加到1180亿美元,增长122%。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世界总额的比重从14.6%上升至22%。 “十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在大规模结构调整、淘汰落后棉纺锭、扭亏解困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五年间进口国际先进技术装备额达188亿美元,约占全行业先进设备投资总额的50%,同期国产成套设备淘汰了落后型号,基本达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水平,部分新设备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 纺织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对全行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十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自主创新研发了聚酯和抽丝技术、年产20万吨成套聚酯技术。这些大规模、高水平、低成本自主研发技术不仅满足了纺织业发展的原料需求,而且降低了我国纺织行业引进技术的投资费用,年降低产品制造成本45亿元,增强了纺织服装的国际竞争力。 --贸易摩擦无法阻挡我国纺织行业健康发展 “十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职工人数从738万人增加到962万人,劳动生产率从人均3万元增加到5.1万元,资产负债率从65.49%下降到61.08%,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从1.86次提高到2.45次,资本增值率从11.61%上升到14.86%,产成品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比重从18.32%下降到17%。 “十五”期间,我国出口的纺织品加工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开始以低廉价格大量进入发达国家中高档市场,这也成为我国遭受美国和欧盟“242段”特保条款限制的重要原因。 我国纺织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不断深化的纺织行业投资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改革,使非国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纺织企业的进入和退出由过去的行政审批,还原给市场主体自主决策。我国纺织市场开始充满活力。 我国纺织市场充满活力的一个表现是投资向比较优势强、环境好的地方集聚,发展社会分工协作的内在动力促进了遍布东南沿海为主的产业集群带,这一区域的纺织产业占全国80%以上,中部崛起与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区域间产业链梯度外延的客观规律,使中部和西部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国纺织行业市场活力的另一个表现是展示经济向集约化迈出了更大步伐。我国的服装、纺织、家纺、纺织机械在纽约行业贸易展上已经成为国际性行业名牌。另外,我国自办的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新技术化学品、纱线三大展也正在国内外产生品牌效应。这些品牌展会的形成对我国纺织行业开拓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广泛开展合作、引导产业集群结构提升产生着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 虽然我国纺织品出口面对着“242段”那样不利的条款,但这不是主流,主流是中国纺织工业的进步更快了,名牌更多了,管理水平更高了,出口增幅更大了,“走出去”的好企业更多了。中国纺织企业适应跨国配置资源,收购海外企业,建立国际营销和设计部以及在海外上市不仅有了很好的开端,而且日渐增多。中国市场的开放准入,并未削弱自身的生命力,相反还更有利于中国纺织业更多地吸收人类文明成果,更多地受益于外资企业技术外溢、经营理念影响和产品趋势带动。 --我国纺织行业积极应对世界挑战 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十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运行实践,可以看出,我国纺织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很多,同时还在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集中表现在纺织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自主品牌的实力薄弱,体制和机制问题还比较多,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机制和产业链整合控制力还不适应纺织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化的新特点、新要求,在国际产业地位还大多处于加工供货或高质量加工供货的低端环节。此外,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贸易摩擦问题,都是与纺织行业快速良好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总之,对纺织行业的发展前途,无论从外部条件,还是内部问题来分析,其惟一出路就是尽快把纺织经济切实转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 当前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地判断中国纺织工业在国际国内总趋势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的前途和面临的风险;科学地总结中国纺织工业在市场条件下的巨大发展和进步,重新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和防范由于市场环境不健全以及现实存在的外部性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科学分析中国纺织工业粗放型发展的现实表现所隐藏的危机;科学规划“十一五”期间的转变增长方式和调整结构的重点、合理确定发展和升级的目标,合理确定行业又快又好发展的系统结构和科学对策选择。 为了全面提高我国纺织行业的创新能力,加快我国纺织行业先进生产力建设,当前要做好三项工作。 首先,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行业,大幅提高研发投入,发展原创技术,培育自主名牌。没有这项突破,就难以从跨国产业链中的低端环节迅速提升。从我国纺织行业以往的科技进步实践来看,重扩大加工能力投入、轻提高创新能力投入,重设备投资、轻研发投资,重炒作、轻实干,重物质资本扩张、轻人力资本提高,重引进人才、轻培训人才等弊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要加强纺织行业人才培养,否则原创技术、自主品牌都无从谈起。即使把别人的名牌买来,没有研发投入也消化不了,最后也只能泡沫化。 其次,加快经营管理创新。转变粗放、封闭式管理,适应跨国配置资源、跨国生产方式、跨国营销方式,提高纺织企业的组织管理和资源配置能力,并尽快形成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提升中国企业掌控跨国生产和营销网络的能力,扩大自身的利润空间。 第三,进行产业链整合创新。产业创新能力并不是单个企业创新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社会协作分工。纺织生产体系的先进性决定了它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我国不仅要加快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还要增强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整合能力,这是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组织保证。之所以把产业链整合作为提高创新能力的一大目标,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纺织行业上下游纵向整合难,横向优势互补的整合也难,而纺织行业的重大攻关项目需要具备网络性的社会整合。 与此同时,我国还要加强纺织行业服务与自律,提高纺织中介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撤销纺织工业部是我国走市场化道路的重大举措,但这不是市场化的全部。中介服务是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产业协会以企业为主体代表同业企业的共同利益,协调企业间、产业间、产业与行政、产业的国际性活动,维护市场公平,维护企业权益,保护产业安全。 此外,我国纺织行业还要深化改革,扩大国际合作。当前我国纺织行业还要继续冲破传统观念、传统体制、传统习惯对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束缚,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走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子。我国纺织行业要加强行业外交,贯彻合作共赢的对外方针,扩大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同行和相关产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广泛交流对话,通过沟通协商,化解贸易摩擦,促进合作。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