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飙升对我国成品油等行业的影响分析
目前,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40%以上,国际油市的风吹草动直接影响国内市场的运行状况。近年来,国际油价不断上涨,国内已呈现零售价格与批发、进口价格倒挂、局部供应偏紧、相关生产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的趋势。 一、国际石油市场运行特点 (一)原油日产量增长速度不稳定,市场对消息面反应十分敏感。1990-1997年间,全球原油日产量保持平稳增长,增长速度逐年提高,1998年以后,日产量增长很不稳定,甚至出现下降。总量增长的乏力导致了市场价格对影响即期产量和需求量的消息显得格外敏感,今年3月份以来国际油价的快速上涨,主要就是受伊朗核问题、尼日利亚动乱和美国的石油库存下降等消息的影响。 (二)国际油价波动剧烈,总体上涨的趋势明显。1974年之前,国际原油价格徘徊在2美元/桶左右,随着阿拉伯国家石油禁运、地区战争、恐怖主义抬头等情况的发生,国际油价经历了几次大的起伏,但总体呈上涨趋势。2006年3月以来,国际油价再次飙升,5月,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达到73.67美元/桶,同比上涨53.9%,比同年2月份上涨60.6%,比上世纪70年代提高了37倍之多。近日,受美国石油库存回升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连续两周小幅下降,5月中旬比月初下降了5.6%,但联合国对伊朗核问题将持强硬态度,又为油价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一)国内油品涨价赶不上国际步伐。今年,国内连续5次调高油价。据商务部监测,5月,国内原油价格达到4311元/吨,比年初上涨31.67%。流通环节成品油价格比年初上涨6.11%,其中,0#柴油零售价格为5350元/吨,比年初上涨8.12%;汽油零售价格为5669元/吨,比年初上涨5.27%。同时,国内零售价格与批发价格、进口价格存在严重倒挂现象,据调查,炼油厂炼制一吨原油亏损在400元左右;多数加油站进销价格基本持平,在华东、华南部分地区进价甚至高于销价;广东省进口0#柴油含税成本为6500元/吨,加上流通环节差价约400元,其进口价格高达6900元,比零售价每吨高出近2000元。 (二)部分品种库存下降,局部性供应偏紧。据调查,今年4月份以来,广东、上海、天津、云南、山西等地0#柴油和93#汽油供应偏紧,常常出现加油站排队买油的现象,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往往限制一次购油金额,其他社会加油站甚至无柴油可加。截至5月16日,广东全省柴油可用库存不足7天。国际油价高企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天气转热,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运输行业用油量增加,国内成品油资源生产、配置有限,运输受台风影响等因素也加剧了供应偏紧的局面。 (三)相关生产企业成本提高,利润下降。石油价格高企带动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今年1-4月,生产资料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6.1%。4月当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中,燃料动力类和有色金属材料类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2.4%和23%。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导致了相关行业利润的下降,今年一季度,全国钢铁行业利润同比下降63.3%,化工行业下降6.9%,化纤行业下降20.5%,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净亏损98亿元。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