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简评:棉价持续小幅上涨涤短促销价跌粘短量平价稳
一、化纤行情
本周涤短的上涨行情再度遇阻,竞价促销价格下跌。上周涤纶短纤在局部上涨情势下,看涨心态的炒作将涤短推向虚涨状态,但由于下游未能跟进,导致涤短上涨遇阻。本周尽管强加稳定,加上中石化集团的本月涤短结算价于出台,多数厂家的价位暂时维持稳定,但市场上普遍采取观望的态度,也有部分厂家价位继续下调,而实际的成交价位也进一步下探,目前江浙1.4D主流的现款出厂成交约11300元/吨,低价货源则仍在增多。至于下游方面,则依然保持冷静的态度,采购量较为有限。总体来看,考虑到涤短的供需情况及部分厂家的库存及市场的资金情况,后市行情将很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价格战,下跌幅度明显。
本周粘胶短纤价格保持平稳,市场出货正常,由于纱厂的原料库存也在减少,因此拿货比前期积极。目前1.5D×38mm市场中心价位在14400-14500元/吨,高价位在14800-14900元/吨,低价位在14000-14100元/吨。粘胶短纤后期走势将取决于下游企业的生产情况。
二、棉花动态:
本周(2006年11月20日-24日)国内现货价格继续上行,郑棉大涨、撮合振荡,纽约期货小幅上扬,棉纱价格稳中微跌,涤纶短纤价格止涨回落。
1、采摘已经结束 交售超过七成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对11省91县市的1029家农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1月22日,被调查农户已摘籽棉3463吨,占预计产量的99.09%,同比增加0.8个百分点;累计交售籽棉2596吨,占已采摘籽棉量的74.97%,同比下降8.89个百分点。另据对94家大中型棉花加工企业调查统计,截至11月22日,被调查企业新棉加工进度(已加工新棉数量占收购数量的百分比)为66.33%,同比增加4.65个百分点;平均销售进度(已销售新棉数量占收购数量的百分比)为25.93%,同比增加0.66个百分点。
根据抽样调查情况,按照国内棉花产量647万吨测算,截至11月22日,本年度全国已累计收购皮棉481万吨,同比增加4.34%;加工皮棉319万吨,同比增加12.32%;已销售新棉125万吨,同比增加7.76%。
2、现货价格继续上涨 郑棉大涨、撮合振荡
本周以来,纺织企业对棉价的心态由先前看跌转为看涨,在买涨不买跌心理影响下,纺织企业采购皮棉的热情大增;而棉花企业由于资金状况的好转并不急于出货,受上述因素影响,皮棉价格继续上涨。11月23日,内地标准级棉到厂均价12658元/吨,比上周上涨18元,涨幅0.14%;郑棉在国内现货价格上涨的支撑下大幅反弹,撮合市场维持振荡格局。11月23日,郑州棉花期货2007年1月合约收盘价13580元/吨,比上周上涨255元,涨幅1.91%;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电子撮合交易2007年1月合同均价13271元/吨,比上周上涨37元,涨幅0.28%。
下周展望:本周以来,市场传言四起,说是国家要在新疆以12500元/吨的价格收储棉花,受此传言影响,郑棉近两日大幅反弹。纺织企业本周的购棉热情也在不断高涨,随着近期国内现货的不断走高,纺织企业一改前期看跌的心理,转而开始看涨后市,在此心理的影响下,纺织企业集体压制棉价上涨的“行动”宣告“破产”,转而开始“集体”补充原料库存。国棉价格低于滑准税后外棉价格的前提下,目前国棉是纺织企业的首选购买对象,国棉目前的竞争力还是很大的,从最近几个月的外棉进口数量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点。在之前两周我们就曾预计,一旦纺织企业开始大量采购皮棉,那么在供应方“惜售”与需求方的“拉动”下,棉价的上涨就会变的实实在在了,在经过两周的僵持之后,纺织企业的“心理防线”最终被棉花企业的囤棉与惜售“击垮”,在其需求大增的情况下,棉价的上涨通道已被“初步打开”。
另据推测,目前国内已经收购、加工的皮棉数量为300多万吨,按637万吨的全国产量预测计算,还有超过300万吨的皮棉尚未进入加工领域,如果现货价格贸然上涨,农发行必然在贷款上采取紧缩政策。总体来看,棉价上行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势。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