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增产 棉价走低
是等等看还是赶快卖,这对于丰收了的棉农来说成了一个困难的选择。 位于江汉平原的仙桃市是我省主要产棉区之一。今年棉花收成好,棉农都盼着能赚上一笔。然而,自开秤以来,棉价却一路走低。 徐照红是三伏潭镇荣家湖村的农民。去年他家种了3亩棉花,每公斤籽棉的销售价是5.6元,收入不错。尝到甜头的徐照红今年又多种了2亩棉花,可是今年一开秤,价格就从每公斤5.2元一路跌到5.0元。徐照红苦笑着说:“这此时一天一个价,卖吧,价格太贱,赚不了几个钱;放吧,又怕到时价更低。” 棉价一路走低,农民心里没底,是不是因为棉花收购商打压了市场价格呢? 在胡场镇麻湖公路旁的一家棉花收购点,邓王老村农民邓四兵正为每斤5分的差价和收购点的刘老板讨价还价:“好不容易多收了点,你们又把价压得这么低,跟去年差了两三毛钱。”刘老板指着堆成小山的棉花垛子无可奈何地说:“现在厂家(轧花厂)给的价一天比一天低,除去经营成本,每公斤5.0元我们已经没有赚头了,将来万一运输时再遇到罚款,那就是赔本买卖了。” 据省有关农业专家分析,籽棉的收购价格在4.8元/公斤的水平上才能保证农民种棉不亏本。 点评: 去年的高棉价让农民动了心,纷纷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今年,丰收的棉花却让农民高兴不起来——增产没增收。其实,决定新一年度棉花价格的因素非常多,除了本地产量状况外,信贷政策、纺织品配额,以及全球棉花供需等等,只依靠上年的“赚头”来安排来年的种植显然是不科学、不准确的。各级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民建立棉花合作组织,比如棉花协会,帮助种棉农民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价格,规避风险,最终才能实现增产增收。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