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棉花供需座谈会上棉花纺企达成四点共识
7月4日下午,在国家发改委棉花棉纺座谈会上,与会的棉花企业和纺织企业代表纷纷就棉花进口配额的发放数量和时机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最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做了会议总结。 毕井泉认为,经过为期一天的充分讨论,棉花企业和纺织企业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四点共识:其一,棉花企业需要着眼于全球棉花市场来看待棉花供求问题,本年度国内棉花产需缺口较大,进口棉是国棉的有力补充;其二,棉花市场调控将逐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今后将尽量用经济手段,而不是用行政手段调控市场,按照缺口发放配额,满足纺棉用量,涉棉企业也应有较强的市场风险意识;其三,棉花调控要着眼于整个棉花产业,国内棉花产量增长有限,不能充分保证纺棉用量,因此,棉花企业不要寄希望于不发配额,棉花必须进口;其四,着眼于棉花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我国棉花利用人工采摘,虽然成熟度较好,但是“三丝”等问题较严重,影响了棉花质量,以后要从品种、采摘等多个方面提高棉花质量,同时纺织企业也要提高纱布质量和竞争力。他强调,以后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在研究棉花行业的问题时要注意以上四个方面,充分保障纺棉用量。 会上,毕井泉还就各涉棉企业的工作要点分别提出要求:1、目前各地棉花企业尚有180万吨左右的库存,近期要充分判断形势,在价格上要尽量和纺织企业达成一致,积极销售,减少亏损;2、纺织企业要积极进口。由于目前贸易顺差较大,国家鼓励企业扩大进口短缺的原材料和先进的生产设备,棉花资源短缺,且棉花进口并没有影响到棉农的利益,因此,棉花进口是必须的;3、及时归还农发行贷款,并且鼓励有资金实力的棉花企业多收购,做大做强;4、加强新疆棉运输,及早解决新疆棉销售问题。 最后,毕井泉就企业要积极做好新棉上市前的准备工作、各省发改委和各级供销社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深化棉花体制改革等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毕井泉强调,棉花产业宏观调控方式、方法将进一步改进,如定期发布棉花产销信息、进口棉配额透明发放、动态收储、鼓励棉农规模化种植、调整纺织品贸易增长方式等。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