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下跌是棉价的理性回归?
日前,山东魏桥纺织股份公司再度调低棉花收购价格,调幅为100元/吨,其二、三级地产棉的收购价分别为14500元/吨、14300元/吨。春节以来国内棉花市场一直不太旺,魏桥的举动无疑又拨动了棉市紧张的神经,继续逼迫一些棉花企业的心理防线。 据说,周边棉区的轧花企业基本不再给魏桥供货,对于外界的评说,魏桥不置一词。当记者的一位同事打通其董事长的电话时,却被告知关于棉价问题一律不接受采访。和魏桥的谨慎与神秘相比,国内其他大型纺织企业对棉价则表现得较为从容淡然。无锡庆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中伟告诉记者,近期棉价的下跌早在春节前他们就已预料到,因而现在没有大量采购。对于棉价下跌的说法,他认为那是一种适当的回归,因为与去年同期相比,棉价还是高出了15%~20%。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在张中伟看来,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明显下降造成的,人民币升值的事实和预期压力导致外销困难加大,从后道向前道反馈,致使现在国内棉市不旺。但这种反馈不能完全到位,因而棉价不会大幅下滑,在以后两个月中仍将不温不火。对于棉纺企业来说,由于要考虑成本,加上获取订单比较困难,还有一定的库存,不会支撑棉价的上涨。 山东德棉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德志认为,棉价的回落很正常,"现在到季节了,今年棉花的产量大概有所了解了,供需也了解了,企业现在心里都有了底,很多时候棉价都是人为的炒作。"李德志说,布的价格没上去,压力转移到纺纱环节,由于利润微薄,一些小的民营棉企就停产了。现在许多纺织企业还都有库存,人们都有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棉价越下滑销售就越上不去。国家宏观调控要保证棉农和纺织企业的利益,李德志认为,棉价在12000元/吨左右棉农也可以承受,大部分利益都为棉商所获得。对于德棉这样的国企,以使用进口棉为主,但即便棉价上涨自己也可以消化掉,因而棉花成本不是他们主要考虑的因素。目前,产品开发被放在第一位,德棉要做别人做不了的产品,有自己的市场,所以订单较满。 对于现在的棉花市场,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朱兰芬也早有预言。年初在一次电话采访中,她提出自己的观点:今年棉价不会涨多少,国家宏观调控等因素会制约棉价的大幅上涨,现在纺织企业也比较理智,"会回归比较合理的价格,现在价格是比较合理的"。但不确定的因素也很多,如气候、以及由此造成的产量多少、配额发放时间等也会影响棉价的涨跌,有涨有跌是市场本身的特点,总的趋势是比较平稳。 从各地传来的消息看,买家和卖家还在僵持着,观望着,最后谁为赢家,且拭目以待。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