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视点:期货震荡盘整现货止跌趋稳纺企盼棉花进口配额下发
一、一周行情回顾 上周(6月5日-6月9日),在棉花进口配额杳无音信和期货盘升利好消息刺激下,国内棉花现货止跌回稳,部分地区试探性提高棉花报价。化纤原料在国际油价高位震荡影响下,出于成本压力,聚酯切片、涤纶短纤大幅提价,加上商务部将加大对企业浪费2006年度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行为的处罚力度和预计7月份将出台再次降低出口退税率2个点,纺织企业面临成本重压、订单难接、产品难销、价格难提的腹背受敌的尴尬局面。 从棉花市场看,受纺织企业补库需求增加和棉花经营企业6月末“双结零”压力售棉意向增强双重因素影响,现货交易稍有松动,价格自2月末来首次出现止跌回稳,229级棉花价格指数较上周平均涨7元/吨,周末升为14553元/吨,较上周末累涨26元/吨,328级指数周末为14065元/吨,涨27元/吨,浙江各等级棉价平均上提了50-100元/吨,江苏地区提升50元/吨左右,山东、河北等地也均有所上抬。在纽约棉花期货盘升和我国内现货棉价止跌趋稳情况下,外棉对我主港报价在上周提振150点后,再度提升近80点左右,折人民币两周提涨了约660元/吨。由于国际棉价近两周提幅较大,内外棉价差率大幅缩小,按1%关税率测算,截止本周末Cotlook A指数折口岸价约为11700元/吨,低于我国内现货棉价由2880元/吨缩小至2300元/吨左右。 上周,纽约棉花期货上涨,但涨幅有所减小,在上周平均上涨170点后,本周再涨近50点,日均成交28900手,较上周增379手,各期合约持仓量在上周增仓2387手后再增397手,累计总持仓增至178461手。与此同时,美国棉花现货市场较上周略有好转,日均成交4063包,增加1301包,但交易量仍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受纽约棉花期货连续上涨和国内现货棉花价止跌趋稳等因素影响,国内电子撮合和郑棉期货交易呈放量增仓态势,行情较上周明显提升。其中电子撮合MA系列综合成交价较上周涨69元/吨,首月0606合约连续五个交易日累涨86元/吨;郑棉期货各期货合约综合成交价平均涨121元/吨,首月6月合约涨66元/吨。 受油价高企和华东、华南部分聚酯企业半光聚酯切片6月合同预报价和涤纶短纤指导价分别上调500元/吨影响,本周化纤原料报价涨幅较为明显,聚酯切片市场主流价较上周再涨300元至10750元/吨,涤纶主流价提升近300元至11000-11200元/吨,涤纶长丝涨幅更是明显,一周内上调400-500元/吨左右,粘胶短纤在前期调涨后略显平稳,本周仍有50元/吨调涨,“四方”企业中心价升至13550元/吨,最高报价已达14000元/吨,今年首次与现行棉价基本持平。然而,由于纺织品销售状况不尽人意,单边上调并未被后序产品认同,呈有价无市状态。 附:上周纺织原料市场行情列表 二、对当前纺织原料涨势的探讨: 近期来,尤其是进入6月份后,纺织原料行情发生了较为明显变化,如上所述,国内现货棉价弃跌试涨,化纤原料大幅提升,加上棉花进口配额迟迟未发、出口退税预计下调和商务部将对浪费纺织品出口配额的企业采取惩罚措施等,这对运行十分艰难的纺织企业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原料行情这一涨势能否持久,将拭目以待。 1、前4个月纺织品服装出口不尽理想,尤其是对欧美出口增速明显减缓,纺织企业普遍感觉今年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据海关统计,1-4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384.26亿美元,同比增长22.87%,其中纺织品出口144.29亿美元,同比增长20.19%,服装出口239.97亿美元,同比增长24.54%。从出口国别看,排序前五位的国家或地区分别为香港60.46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对欧盟出口57.33亿美元,仅增长12.6;对日本出口51.9亿美元,增长21.2%;对美出口49.64美元,仅增长2.2%;对韩国出口15.99亿美元,增长46.6%。 从出口比重看,上述五个地区或国别中,除对香港和韩国出口比重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2和0.5个百分点外,对日本出口占比由同期17.3%降至13.5%,降3.8个点;对欧盟出口占比由同期16.3%降至14.9%,降1.4点;对美出口占比由同期15.5%降至12.9%,降2.6点。而对其他地区出口占比则由去年同期33.5%上升至今年1-4月的38.8%,上升了5.3个百分点,这是今年我国纺织品出口仍能保持22.87%增长速度的主要渠道。 从主要大类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看,在对美出口大类产品中,除化纤纱线出口(数量极少)增长外,其他均全面下降;在对欧盟出口中,棉布、针织服装出口降幅明显。1-4月主要大类纺织品服装出口欧美情况如下表: [SINOTEXTABLE] 从受限纺织品清关率情况看,受限纺织品出口情况更低。据美国海关统计,截止6月13日止,美国对我21个类别设限纺织品的进口清关率平均仅为18.8%,最高的为332/432/632类袜子,仅为31.5%;据欧盟海关统计,截止6月14日,欧盟对我10个类别的设限纺织品平均清关率为21.5%,最高的为115类亚麻或苎麻纱,仅41.9%,最低类别为毛衫,仅12.9%。出口清关率水平大大低于进度。据分析,清关率代下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去年我国出口欧美的纺织品滞港现象严重,为规避风险,外商订单转向我周边地区较为突出;二是配额发放较晚,加上分配数量分散和配额招标价格过高,导致有出口能力企业缺配额或因配额成本过高而造成配额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据商务部官员预计,今年配额使用率仅能完成90%左右。 2、棉纱进口大幅增长冲击国内纱线市场。据海关统计,1-4月我国出口棉纱线17.82万吨,同比增长20.7%,进口31.49万吨,同比增长31.7%,净进口13.67万吨,同比增长49.3%。其中从巴基斯坦进口10.69万吨,同比增长44.5%;从印度进口2.16万吨,增长33.8%;从香港进口1.19万吨,增长21.5%。棉纱大幅进口对本已销售十分艰难的国内纺织企业来讲,无疑是较大冲击。据企业反映,由于进口棉纱的价比优势,现在棉纱销往广东数量明显锐减。 3、纺织企业对进口棉依存度明显上升,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进口棉。从进口棉价看,据海关统计,1-4月我国进口棉花含税单价约为12200元/吨,仅单价比国内现货棉价平均低1800-2000元/吨。从进口棉使用比例看,1-4月我国纱产量480.09万吨,按64%纯棉纱产量和吨纱净用棉1.065吨计算,1-4月耗原棉307吨,前4个月进口棉花160.73万吨,占耗用原棉总量的52%左右。从使用各种原棉计算的棉纱最低保本价与现行市场主流价对比情况看,使用国产棉大部分产品处于亏损姿态,按滑准税进口棉计算略有盈利,按1%关税进口棉则盈利空间较大。按各种棉价计算棉纱最低保本价与现行市场主流价对比情况如下表: [SINOTEXTABLE] 4、棉花库存减少,纺织企业急盼发放棉花进口配额。按照美国农业部预测数据计算,05/06年度国内可流通棉花资源仅余两个月用量。即可流通资源=期初(284.4)+本年度生产(570.4)+本年度1-4月进口(269.02)-年度实际消耗(683)-期末库存(283.9)=156.92万吨。按照月均消耗85万吨计算,则不足两个月用量。从部分纺织企业资料和调查了解,5月末库存棉花普遍较去年同期减半,使用期限仅两个月左右。因此,棉花配额发放为纺织企业所期盼。为避免配额发放后集中进口,狮子大开口而引起国际棉价大涨,纺织企业建议国家尽早发放棉花进口配额,循序渐进地进口棉花。另据海关最新数据,2006年5月我国共进口原棉46.4万吨,较上月减少2.65万吨,1-5月累计进口207.4万吨,同比增长2.37倍,又增加了半个月的用量。 综上所述,受纺织品出口低增长、纺织企业运行艰难和棉花收购成本过高等因素影响,棉价上涨和下跌空间均有限,国内棉价近期仍将以平稳运行为主。化纤原料尽管受成本因素推涨影响,但纺织产品消化能力将抑制其涨速。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