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停止增发进口配额 加快促销国产棉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6-6-6 14:32:22  

近年来,我国 棉花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消费国、纺织品出口国和棉花进口国,棉花产业已经成为关乎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支柱产业。05/06年度中国棉花生产量570万吨,纺织工业生产出口增长超过20%,大大高于棉花生产增长幅度,如此市场形势,理应将大大推动国内棉花产业发展。然而,本年度棉价从15700元/吨一路下跌到13990元/吨,再加上利息和仓储等成本,累计跌幅已达2000元/吨,目前国内棉花总库存已达250万吨,占本年度总生产量570万吨的近50%,形成亏损近50亿元,不仅国内涉棉企业普遍亏损,有库存的纺织企业也形成巨大损失,更导致纺织品出口企业(纺织品出口价格同步下跌)收益大幅下降。造成国内棉价下跌、库存严重积压、棉花产业巨大亏损的最主要原因来自于进口棉花的巨大冲击。 一、外棉冲击愈演愈烈,发放配额时机、数量充当压价主导 国内棉花市场历年销售顺序规律是先低价、后高价、先国产、后进口,国外进口棉花基本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但随着中国纺织服装工业高速增长,进口棉花数量也逐年快速增加:我国2004年进口外棉190万吨,2005年进口257万吨。在大部分国产棉花尚未销售前,国家发改委提前于2006年元月一次性集中下发了89.4万吨1%关税进口棉花配额和150万吨5-40%滑准税配额,以及3月赴美采购棉花27万吨,共计266.9万吨,使郑棉期货由15795元/吨下跌至13990元/吨;纽约期货由58.6美分/磅下跌到48.3美分/磅,进口棉花以低于国产棉花2000元/吨的优势低价大量进口,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共进口外棉230万吨,创近年进口棉花数量的最高水平,直接导致国产棉花无法顺价销售,形成全行业普遍巨大亏损。 二、纺织企业未得外棉低价收益,发放配额方法成问题 国家发改委下发的240万吨进口棉花配额,纺织企业并未能完全受益,进口棉花与国产棉花的巨额差价,造成倒买倒卖进口配额猖獗,公开在市场买卖流通,每吨1%关税配额倒卖价达到2200元/吨,5-40%滑准税配额倒卖价1000元/吨,本应由纺织生产企业享受的价格优惠大多为配额倒爷所掠走:掌握部分进口配额的配额倒爷们,利用纺织企业大量缺棉而内外勾结公开倒买倒卖配额,差价利润全为他们所获;应归纺织企业享受的进口棉价差优惠,竟被配额倒爷从中盘剥的仅剩300-400元/吨。 而同时国产棉花又全部积压滞销,出现巨额亏损。在今年纺织服装企业稳定发展的有利形势下,我国又重蹈03、04年过度集中下发进口棉花配额、过量进口外国棉的覆辙,造成国内库存巨大,纺织行业利润缩水,涉棉企业生存面临危机的严峻形势。 三、损害棉农收益、破坏社会安定、阻碍棉花产业良性发展、影响国民经济,发放配额、棉价下跌成为重要原因 我国棉花产业拥有一亿多人口,四千万农户,纺织产业二千万就业职工,其中一千三百万农民工;棉花主产区大多分布在中国中西部边远、贫穷少数民族地区,而国家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布署推进中,棉农、棉花生产经营企业利益体现存在现实差异性,棉花未能像粮食享受到同等优惠政策补助补贴、项目资金扶持等待遇。由于棉花收入的多少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国各棉花生产、消费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东西部协调平衡发展的重大问题。如果继续如此盲目、集中的发放配额,导致棉价过度下跌,忽视、损害、剥夺棉花产业链的主体——棉农、涉棉企业的基本生存权力和利益,将会带来极其严重的政治、社会、经济后果。 四、大量库存积压、行业亏损、难以还贷、新年度无法收购,发放配额严重阻碍棉花产业链正常发展、运营 2005年9-10月以来全国籽棉收购均价为2.7-3.0元/市斤,折合当前皮棉现货成本价,包括银行利息、仓储费用等在内。二级皮棉销价已达到14600-14800元,尚未出售的国产棉花高达230万吨以上,将面临巨额亏损,商品销售也无出路。在本年度国内棉花产销经营极为有利的形势下,国家没有考虑棉农棉花企业的基本生存经营空间利益,盲目、集中、过度发放进口配额,已经造成国内棉花产业及棉农、棉花生产经营企业的全行业巨额亏损。 棉花生产却享受不到粮食补贴、补助等政策扶持优惠待遇;各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棉农棉花企业对棉花市场忧心忡忡,植棉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去年秋季全国籽棉平均收购价格2.7-3.0元/市斤,包含相关生产成本,开支费用、银行利息、仓储费用,折合每吨皮棉现价14500-14800元/吨,如果下3-4个月棉花加工经营企业不能顺利销售现有剩余库存棉花或造成经营亏损,不仅直接导致农发行220亿贷款成为呆帐、坏帐无法回收,同时下年度新棉上市将会出现棉农卖棉难,棉花企业低价收购的现象,新年度棉价可能跌到11000-12000元/吨,再加上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来年棉农的基本利益将无法确保,“三农问题”的矛盾将在新疆、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等棉花主产区重新突出显现。 五、棉花产业创造的巨大利润被掠夺,国内棉花市场份额大量丧失,进口棉花时机不合理是主要因素 自95年以来,中国的棉花进口贸易基本与市场实际情况相悖,基本是国际棉价处在年度高价或历史高价时开始进口,进口完后随即棉价大幅下跌,而在国际棉价很低的时候,我国又开始出口,导致巨大、惨重的损失:比如95年的时候国际棉价出现117美分(折合人民币21000元/吨)的高价时,当年中国进口棉花74万吨,02年国际棉价跌到29美分(折合人民币5000元/吨),中国却出口20万吨,由于棉花成本占纺织品成本70%,不仅使国内纺织生产企业陷入艰难困境,并形成棉花生产经营行业大量亏损300—400亿元。 正是由于我国进口棉花的渠道不畅、时机不准,外国棉商向中国大量出口倾销棉花,1985、1995、1999、2001、2003、2004、2006各年度重大国际棉花市场重大波动中,从中国赚走几百亿元之巨。尤其是棉花生产大国美国连续十多年利用巨额农业补贴降低其棉花售价,美国棉花年均产值31亿美元,棉花补贴金额达到39亿美元,平均每吨棉花补贴折合人民币高达5000—7000元;使得其出口报价低于中国国内市场棉价,向中国倾销出口棉花,以达到抢先扩展中国市场份额,打压挤占中国棉花产业发展为战略目标。在2004年对中国出口105万吨的基础上,2005年增至270万吨,去年美国棉商预运棉花到中国主港保税库;美国国际棉花协会等先后在青岛、上海、广州举办美国棉花促销进口活动,与中国集中签订进口美棉协议,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设限,实行配额、特保、反倾销、促压人民币升值,促使中国纺织企业熟悉习惯扩大使用美棉,为下几年度占有中国更大市场份额做准备。截至目前,我国已进口棉花270万吨,占国内棉花生产的50%,占国内纺织用棉的25%,可以说,外棉已经奠定了在中国棉花市场的基本地位,如果国内纺织行业依赖外棉的比例继续扩大,则我国的棉花产业毫无安全性、战略性基础保障:2004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原油达到了6102万吨。进口依存度40%,导致国际油价从30美金上涨至40美金左右,按照如此进口量计算,若一桶原油价格上涨10美元,则将导致全国原油进口成本额外增加90亿美元,占同期全国GDP总额的0.63%,由此可见,由于市场份额被国外侵占,中国在石油高价时进口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我们必须清醒认识美国对中国棉花产业市场战略意图,吸取外国资本侵害打压中国石油、铜、铁矿、大豆等产业的惨痛教训,只有尽快平衡发展国内棉花产业,保证、推动国内棉花生产与纺织工业增长相一致,才能保证不受国外棉花产业控制剥削,防患于未然,进入良性、安全、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在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式和环境下,改变国家对棉花进出口贸易的管理手段、方法、政策,已经成为威胁到棉花产业发展、农民利益保障、国民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而当前,在国内棉花大量积压、棉价持续下跌、涉棉企业全行业巨大亏损的严重形势下,国家必须迅速着手改变和完善棉花进出口政策、措施、办法,合理平衡产业利益,协调行业矛盾,推进棉花产业发展: 1、当前应暂停发放新配额、收回未使用配额,尽快消化巨量库存,改善棉花市场环境 国家发改委不再继续发放新的进口棉花配额,6月下旬前收回已下发未使用配额,促使纺织企业抓紧用完现有配额,改善国内棉花资源严重供大于求的恶劣市场环境,从而推动纽约期货、郑棉期货、电子撮合、现货市场棉价全面企稳回升;同时以较高价格生产出口纺织品服装,实现低价进口棉花,高价出口纺织品服装的良性循环;我国纺织企业每月棉花用量80万吨,去年10月至今一直采取随用随买,平均库存不到20天,将会迅速转购国产棉补库使用,6-7月将是国产棉花的销售旺季, 80%以上国产棉花将顺利销出,棉花生产经营企业及时回笼货款资金,归还银行贷款,进行设备技术维修改造,为9月收购新棉做准备;同时也实现了棉花,纺织两大产业及产销经营双赢的局面,真正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使“三农问题”、得到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内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棉农利益”得到体现。 2、改变发放配额的政策、方式和做法,灵活平衡国内棉花资源,推动棉花产业稳定发展,提升棉花产业国际地位 等4-7月国产棉销售完毕时,改变现在过于集中、大批量、一次性、单种发放进口棉花配额方式的做法,不再向纺织企业继续下发剩余配额数量,而改统一委托中储棉等公司,以国内、国际棉价为主要参考指标,灵活、适时、逐次、分批量进口并直接收进储备棉,加大国家储备棉花数量50-80万吨,增加国家调控市场平抑市场的机动能力,根据供求关系确定调剂数量、择机投放国内市场。 3、制订棉花产业长期、安全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政策,降低棉花产业对外倚存度,协调棉花产业内部矛盾,提高棉花产业发展速度 国家主管部门应研究制定中国棉花产业安全战略,迅速、大幅度降低棉花产业对外倚赖程度,完善棉花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资源保障,消除制约中国棉花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 1)加大多种政策、资金、调控、额度等扶持力度,支持各植棉区棉花播种面积增长,提高种植技术和单产水平,进一步、大幅提高国内棉花资源量,今后年度应保持国产棉花在总消费量中所占比例不低于80%,确保中国棉花产业及产销经营持续稳定健康高效发展; 2)积极平衡、协调、解决棉花、纺织两大产业的长期依存而又矛盾利益的多重关系,既保护棉农、棉花生产经营企业利益,实现国产棉花畅销盈利,又确保纺织企业优质廉价棉花需要,保持持续扩张高速增长发展。 3)进一步强化宏观调控政策、决策、方式、手段,建立健全棉花生产市场价格风险预警机制,重视平衡、协调进口棉花及配额、储备棉数量及价格,引导棉花市场价格趋势,重视调控保护国产棉销售、籽棉收购期和播种期、纺织用棉淡季旺季、铁路运输紧张高峰期,控制进口棉花进度、数量、价格、做法,收购或释放储备棉数量、公布储备棉、籽棉收购最高限价,农发行棉花贷款指导价格等;积极平衡棉花、纺织两大产业利益矛盾关系,解决棉农、棉花生产经营企业与纺织企业的基本利益问题。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棉花产业和市场已经到了万分危机的时刻,必须要在短期内迅速改变中国棉花进口配额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才能解决当前阻碍国家棉花产业发展的本质问题,从而达到推动棉花产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目标。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