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DA: 2006年台湾棉花及产品
报告要点:2006/07年台湾棉花进口预期在24万吨,2005/06年的估计在25万吨。低于2004/05年的29.1万吨,当年价格较低,刺激库存加大。2004/05年美国在台湾棉花进口市场的份额超过50%,如果早期销售趋势持续下去,市场份额将得以保持。 台湾棉花消耗量和棉纺纱锭数量的减少速度似乎低于整体纺织工业。我们预测台湾的棉花消耗量将继续减少,但部分观察人士认为,下降趋势已经结束。 生产。台湾不产棉花,所有的棉花都依靠进口。2006/07年台湾棉花消耗量预期26万吨,较2005/06年的棉花消 耗量预估减少5千吨,这是台湾纺织工业长期减少的结果。 不同于其他的纺织业,台湾棉花消耗量预期相对稳定。工业之间的联系使得棉花价格没有影响台湾棉服装消耗的数量,消费拉动需求。台湾棉花需求的一个主要成分是棉纺纱锭的数量,2005年纱锭数量增加。 近年来,棉纺纱锭数量的保持状况好于综合纱锭,综合纱锭一直在减少,往往是一年增加,下年则再减少。 台湾纺织投资模式增强了台湾的竞争力,台湾纺织公司继续向亚洲其他地方投资,尤其是中国大陆、泰国、越南、柬埔寨和缅甸。 台湾纺织工业的保护。台湾现存公司的命运将依赖于他们是否能适应不断加剧的竞争。 虽然有缓慢的调整,但较弱的公司数量将会减少,现存的公司必须走多元化道路,向高附加值发展,如高端纺织品和服装、功能性面料或者品牌产品。 贸易和库存。2006/07年棉花价格走强,预期减少棉花进口和库存。棉花进口预期在24万吨,低于2005/06年的进口预估25万吨。 较2004/05年减少5.1万吨,当年价格较低,台湾买家加大了库存。2006/07年棉花期末库存预期降至65,000吨,低于2004/05年的预估数量100,000吨。 期末库存和棉花进口预估数量连续两年减少,这对价格推定非常敏感,推定价格略高于当前价格。 人造纤维关税对棉产品关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台湾将棉纱和人造混纺纱的关税降至4%。人造纤维关税降至1.5%,而棉坯布和化纤坯布的关税维持在7.5%。服装关税12.5%。 在加入世贸的时候,纱、坯布和人造纤维的全部临时关税都被取消。 从中国大陆的棉花进口。台湾允许从中国大陆进口棉花,并且免关税,免植物检疫,这一点不同于大多大陆农产品。由于大陆棉花供应出现较大波动,因此大陆棉花不可能年年与美国棉花竞争台湾市场。 例如,2001/02年和2002/03年,台湾进口的大陆棉花猛增,结果中国大陆成为台湾第二大供货方。但2005/06年,中国则退出台湾十大供货方的名单。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