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桥纺织网 锦桥纺织网
资讯 要闻 视点 外贸 统计 标准 科技 市场 宁波 织里 盛泽 湖塘 钱清 供应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棉花 现货 撮合 郑棉 美棉 收储 抛储 曲线 棉花 化纤 纱线 坯布 外汇 原油 采购 坯布 纱线 面料 家纺 服装 纺机
化纤 涤纶 粘胶 聚酯 腈纶 氨纶 锦纶 计算 克重 布价 纱价 棉价 外棉价 服务 会员 广告 软件 短信 期刊 建站

我要找信息

热门关键字:

锦桥纺织网—资讯频道 >> 历史资讯

从棉花进口配额谈棉价走向


来源:锦桥纺织网     发布时间:2006-4-27 10:32:49  

现在对于大部分已经签了进口棉合同和准备操作进口棉的涉棉、用棉企业而言,目前最头痛的是拿不到进口配额,黑市场配额的倒买倒卖价格已被炒得近乎疯狂,1%和5%的报价已分别达到1800元/吨和950元/吨,而且多半是“高声叫买,应答廖廖”,据了解,19日江苏某棉商以1750元/吨的高价从南通某棉纺厂采购了500吨1%关税的进口配额,该棉商表示如果按当前的外棉CNF价再加关税、增植税、通关费和购买配额的费用,外棉相比国产棉已基本没有任何价格优势,而且由于外棉仍有宽幅振荡的可能,代理商能否保住现在200?300元/吨的净利还不好说。据了解,近日在北京中土大厦集聚着部分涉棉、用棉企业,试图从发改委手中拿到部分发改委调剂或补发的配额(89.4万吨关税内和150万吨关税外进口配额不可能一次性下发,而是分期分批的下放到企业),发改委内部的人士称5?10天将会有结果。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棉花配额“洛阳纸贵”呢? 1、国家150万吨滑准关税配额还有约80万吨左右握在发改委的手中,自2月中旬前后就已经停发,这是导致配额“有价无市”的主要原因。据向海关及专业人士了解,海关统计的进口棉花数据包括一般贸易、保税区仓储转口贸易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等,但除了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必需要有进口配额外,其它的只要报了关就会统计在内,只有在出保税区仓库时才需要配额。也就是说一季度我国进口的112万吨外棉中,配额的应用数量为:一般贸易+来料、进料加工之和为86.67万吨,其余的25.33万吨用了多少配额不得而知,因为目前对国内海关的存储情况一直比较模糊,如果按30%从保税区进入国内,则用的配额总数为94.27万吨,则还有239.4?94.27=145.13万吨配额内的棉花没有到港,今后五个月平均每个月约有29万吨外棉到港。 2、从统计数据和调查结果来看,目前用棉、涉棉企业迫切需要和高度关注的主要是一般贸易进口配额,而加工贸易(包括来料和进料两项)却相对比较充裕,棉纺企业并不很感兴趣。89.4万吨1%关税配额中加工贸易为50万吨,150万吨5%关税配额中加工贸易为75万吨,经计算,截止3月底,这125万吨加工贸易中实际使用的数量只有23.2万吨,还有100多万吨加工贸易配额握在发改委和企业手中。而一般贸易配额的数量可能最多只剩下:239.4-125-63.47-=50.9万吨(因为有其它贸易方式存在),距离新的棉花年度还有5个多月,区区的50.9万吨一般贸易配额肯定远远不够。 3、 国家试图通过控制进口配额的发放进度来抬高配额的黑市买卖价格,从而使进口棉相比国棉在价格上的优势逐渐缩小,有利于国产棉行情的止跌企稳,保护涉棉企业和棉农的用心不可谓不良苦。按国家有关规定,不论GM、SM还是SLM级棉花到中国主港通关后都要达到12950?13000元/吨左右,如果再加上900元/吨左右的黑市购买价格(5%关税),港口提货价达到13900元/吨左右,再加上运费,与国棉几乎没有差价,因此大部分棉花流通、经营企业几乎没有任何办法操作,只得把重心又转向地产棉。 3、由于2005/06年度的棉花配额发放相对集中,短短的20几天就放下来239.4万吨配额,而当时纽期和国际棉价处于低位反弹期,因此部分拿到配额的棉纺织企业纷纷从纽期和现货市场订了远月供货合约,现在配额紧张到了“满大街寻找”的地步,一个是有配额的纺企担心后面6、7、8月外棉装运到港自已拿不出配额通关,因此宁可现在配额在手里捂着也不到黑市上倒卖;另一个是一些代理公司和棉花企业盲目的大量采购外棉,没有想到国家会拿这150万吨配额做文章,发一半还留了一半做调控。 4、勿中美棉签约和出口量超额完成的“鬼把戏”,中国企业对美棉采购量的比例逐年下降。据美方海关统计,截止4.7?4.13这周,美国年度累计签约出口本年度棉花331.3万吨,占其计划出口总量的89.5%(USDA月报美棉出口总量为370万吨),但有一个问题必须注意,在美方的统计中把美国公司驻外分公司等采购但不一定销售出去的棉花都计算在内,如达利文、艾仑宝等公司虽然签了大量的棉花但仍在美国仓库存也认为是签约出口了。美棉出口周报认为截止4.7?4.13这周中国已累计进口本年度棉花170.2万吨,而按一季度中国企业到港的美棉所占的比例看,美棉只占到40%左右,即132万吨左右(331.3*0.4=132),这中间出现了40几万吨的差,这就是中方统计和美方统计总是有几十万吨“对不上口”的主要原因。 综合以上几点,个人的看法是现在国家可用,可调剂的配额数量其实仍比较充裕,即使国家后面不再追发滑准关税配额,目前的紧张主要是国家的政策性调控,后市配额价格肯定要落下来,相应的外棉在价格上的优势会进一步恢复。美棉光CCC上未赎出的棉花就有140多万吨,上纽期对其压力仍不算小,近日纽期的走向涉棉企业要高度关注,在近月合约逼近50美分/磅大关的前提下,各方信心很容易出现“散盘”或“凝聚”现象,是很容易出方向的时侯。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网站简介 | 锦桥动态 | 联系我们 | 用户建议 | 企业呼声 | 企业展示 | 历史资讯 |
Copyright © 1999-2013 Sino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锦桥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