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综述:国际棉价继续回落 国内构筑1.4万元棉价底线
一、本周行情回顾 本周(4月17日-4月21日),纺织原料市场总体表现为国内棉价继续稳中微跌,国际棉价跌幅略有放大,化纤原料挺而上移,纺织品市场稍有回暖。 从国内棉花市场看,受棉纺织企业效益严重下滑和棉花经营企业新棉收购成本压力影响,国内现货棉价继续维持平稳小跌态势,棉价指数已连续4周在14100元/吨上下徘徊,明显构筑起14000元/吨的底线。电子撮合和郑棉期货等待观望气氛依然浓郁,价格先涨后跌,交投仍十分清淡,交易方式以持仓观望或择机增仓为主。 从国际棉市看,受中国棉花进口市场结构变化和美棉连续三周低量出口等因素影响,美棉现货成交量明显减少,本周日均成交量仅2800包,为今年来日均成交最低水平。纽约棉花期货交投量虽较正常,但多以转仓交易为主,在转仓卖盘打压下,价格也有所回落。受美棉现货缩量价跌和纽约棉花期货价格跌多涨少影响,国际棉价总体呈继续回落态势,其中国际棉价Cotlook A指数在上周平均跌32点后,本周再跌落60点;外棉对我主港报价也在上周相对平稳情况下,本周较上周平均跌50美分/磅左右。由于外棉跌幅大于国内,国际棉价比国内棉价低价差(按1%关税折算)由上周2201元/吨扩大至低2321元/吨,进口棉价优势进一步显现。 受市场对汽油供应状况忧虑的推动,本周国际原油价格突破了70美元关,并连创历史新高。4月2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合约原油首日收盘价达到75.17美元/桶,涨1.48美元,布伦特原油期货也以74.57美元/桶收盘,涨1.39美元,双双创历史单日收盘最高水平。本周纽约原油期货平均收盘价为72.21美元/桶,较上周平均涨3.19美元。由于国际原油价格高位且连续飚升,化纤原料外盘报价大幅提涨,在更性成本和限产保价的双重作用下,本周化纤原料行情总体呈现挺而上移态势。 二、本周相关信息: 1、本周美棉出口和中国进口美棉微有增加,但装运下降。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美棉出口周报显示,在4月7日到4月13日一周里,美国陆地棉销量为4.12万吨,比上周增加40%,其中中国进口2.09万吨,比上周增加39%,占美棉出口总量的51%。当周美棉出口装运8.49万吨,比前一周减少31%,其中装运至中国4.84万吨,比上周减少39%。据统计,截止4月13日止的日历年里,美国出口签约2005/06年度陆地棉106.04万吨,同比增长34.2%,其中中国进口签约58.42万吨,是去年同期26.59万吨的2.2倍;美陆地棉出口装运119.98万吨,同比增长15.4%,其中装运中国65.27万吨,是去年同期20.15万吨的3.2倍。另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3月份我国进口外棉49.5万吨,创单月进口最高水平。1-3月累计进口111.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近3倍,其中从美国进口45.56万吨,是同期的3倍;从印度进口17.87万吨,是同期的89倍;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口16.16万吨,是同期的2.6倍。 2、第99届广交会第一期于4月20日顺利结束,纺织服装增长16.4%。从到会客商看,本届广交会共有来自210个国家和地区的121374名采购商到会,比第98届同期增长8.1%,其中亚洲采购商到会人数仍居首位,达68969人,比第98届增长9.8%;欧洲采购商一期到会人数为19711人,比第98届下降13.3%;非洲采购商到会人数达10266人,与第98届相比增幅达57.1%;美洲与大洋洲采购商到会人数都有一定上升,其中美洲15571人,大洋洲3781人,分别比第98届广交会同期增长12.6%和3.2%。 从成交额看,一期成交额达209.9亿美元,比第98届同期增长9.3%,比第97届同期增长11.5%。成交额排名前五位的商品类别中,机电产品成交额达122.8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58.5%,比第98届增长7%;服装及衣着附件类保持了较大增长趋势,成交额达28.5亿美元,比第98届增长16.4%。 从成交总额的市场构成看,欧盟、中东和美国名列前三,分别为63.3亿美元、32.1亿美元和27亿美元,共占总成交额的58.4%。与东盟地区成交额也有较快增长,达13.8亿美元,增幅达28.8%,名列第四。 3、纺织品配额浪费率达20% 商务部酝酿分配微调。在99届广交会上,由于上百亿美元出口欧美的纺织品服装配额浪费现象较为突出,配额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焦点。据统计,截至4月中旬,中国出口欧美的31类设限纺织品中,平均清关率仅为32%,预计今年配额浪费率可能达到20%,这是今年中国纺企出口欧美市场速度减缓与配额使用率不高有一定关系。但对全部配额放开招标传闻,商务部官员表示,纺织品配额按业绩与招标的70:30比例原则上不会改变,更不会出现100%招标的情况,但在纺织品出口管理的技术层面肯定会有调整(关于设限纺织品欧、美海关每日清关情况见本网配额栏目)。 另据海关最新统计,另辟出口市场,今年3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回升。3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05.41亿美元,比去年3月增长33.8%,其中纺织纱线及制品出口41.18亿美元,增长28.7%,服装及附件64.22亿美元,增长37.4%。1-3月,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72.9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其中纱线及织物101.09亿美元,增长20.19%,服装及附件171.8亿美元,增长22.8%。 4、一季度主要产品产量中纱布产量继续保持高增速,化纤布、服装增速明显减缓。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1-3月累计产纱343.98万吨(其中3月131.83万吨),同比增长20.67%,生产坯布92亿米,同比增长14.73%,继续保持高增速,尤其是纯棉布增速明显加快,1-3月生产纯棉布49.15亿米,同比增长20.14%。但坯布中的混纺布和纯化纤布分别仅增长9.43%和8.75%,增速低于去年同期。服装产量同比仅增长0.59%,其中梭织服装增长了13.02%,因针织服装出口设限类别较多,针织服装产量却同比下降9.08%。 附件:1-3月主要产品产量棉花进口分国别统计表及清关率 三、本周各主要原料市场行情表 (一)、本周国内现货棉价行情: 本周国内现货棉价稳中微有小跌229级平均指数14597元/吨,比上周平均跌10元,328级14101元/吨,527级12757元/吨,基本与上周持平,分别微跌1和2元。分地区看,除江苏地区部分品级上调20元左右,安徽部分品级下调10元外,均维持上周水平。标准328B级除江苏地区上调20元达14200元/吨外,其他地区均保持14030-14100元/吨左右,在14000元/吨底线上徘徊。由于3月份棉花进口达49.5万吨,创单月最高进口水平,加上纺织企业效益下滑,14000元/吨底线能否守住,难以预料。但99届广交会纺织品服装成交额增长16%的利好消息,可能为底线提供一点支撑。受纽约棉花期货行情回落和国内纺企进口配额趋紧采购力度减弱等因素影响,外棉主港报价稳中回落,平均较上周跌落50美分/磅左右,折口岸价跌100元/吨以上。 1、国内棉花现货主流价 [SINOTEXTABLE] 2、主要产棉地区现货均价: [SINOTEXTABLE] 4、外棉对我主港报价: [SINOTEXTABLE] (二)、本周电子撮合和郑棉期货行情: 本周电子撮合和郑棉期货等待观望气氛依然浓郁,价格先涨后跌,交投仍十分清淡,交易方式以持仓观望或择机增仓为主。其中电子撮合日均成交9480吨,较上周增加860吨,各期合约累计总订货83040吨,在上周增仓6280吨后再增加2040吨,成交价周末大跌,首月4月合约价14168元/吨,比现货棉价低400元左右。本周郑棉期货先涨后跌,平均较上周涨100元左右,21日5月合约价14345元/吨,比现货棉价还高出240元左右。 1、电子撮合交易行情: [SINOTEXTABLE] 2、郑棉期货交易行情: [SINOTEXTABLE] (三)、本周纽约棉花期货和美棉现货行情: 本周美棉现货成交量明显减少,日均成交量仅2800包,较上周平均减少1345包,为今年来日均成交最低水平。纽约棉花期货交投量虽较为正常,但多以转仓交易为主,价格也较上周回落60点左右。从持仓比重与去年同期对比分析看,一是由于棉价走势不明,另一方面今年8月份后美棉出口补贴逐步取消,持仓转换速度发生了较为明显变化。截止4月21日,5月合约转仓速度快于去年,今年5月合约持仓占总持仓比为7.5%,低于去年同期11.03%的3.53个百分点;7月合约增仓速度不如去年,今年7月合约持仓比重为65.4%,低于同期71.6%的6.2个百分点;12月增仓快于去年,今年12月合约占比22.2%,同比去年12月合约12.3%的比重提高9.9个百分点。 1、纽约棉花期货交易行情: [SINOTEXTABLE] 2、美国七地市场棉花现货行情: [SINOTEXTABLE] (四)、本周化纤原料行情: 本周国际原油价格突破70美元并连创新高,原油价格的飚升对聚酯原料成本将产生直接影响。在原油价格连创新高和国内需求观望双重作用下,价格总体暂趋平稳。本周聚酯切片平稳局面不变,江浙地区货源仍然紧张,但下游买家对较高价位接盘意向依旧平淡;涤纶长丝行情仍维持不温不火态势,市场气氛偏淡,价格稳定,观望气氛浓重,普遍等待下周联合报价出台;涤纶短纤市场总体稳定,多数企业销售平稳;腈纶短纤走量缓慢,价格平稳。氨纶近期市场需求仍处于较旺势头,40D需求较大,有供不应求之势,部分品牌近期又有小副涨价行为;粘胶短纤市场价格平稳,小厂也在缓慢提价;粘胶长丝企业近期扔在陆续提高报价。 1、化纤原料主流价 [SINOTEXTABLE] 2、部分涤纶短纤生产企业报价 [SINOTEXTABLE] 3、部分粘胶短纤生产企业报价 [SINOTEXTABLE]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本文转自锦桥纺织网" |